下载此文档

马严君玲作品《守株待兔》评析----《长城》.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马严君玲作品《守株待兔》评析----《长城》
马严君玲作品《守株待兔》评析
关键词:身份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后殖民主义;“文化桥”意识
摘 要:华裔美国女作家马严君玲的《守株待兔》是一部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作者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向西方读者展示了真实可信的中华传统文化品貌。本文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从文化身份认同、创作手法和作者的“文化桥”意识三个方面对马严君玲的这部作品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探索。
基 金:2010年度河北省社科联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华裔美国作家马严君玲作品的后殖民解读”的最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03288。
一、引言
马严君玲(Adeline Yen Mah)是众多当代华裔美国作家中极具特色的一位。相对于赵健秀,汤亭亭和谭恩美而言,她的知名度虽然不高,但其作品却广受国外读者的欢迎,全球销量达百万册以上,并被译为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多种语言。本文拟通过对其作品《守株待兔》的简要分析,从作者的身份认同问题、创作特色和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文化桥”意识这三个方面做一个初步的探索。
二、马严君玲的身份认同
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也可译作文化认同,主要诉诸文学和文化研究中的民族本质特征和带有民族印记的文化本质特征。对文化身份的认同历来都是困扰华裔美国作家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的华裔作家在身份认同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倾向性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例如,赵健秀自称“唐人街牛仔”,意在区分中国人和华裔美国人,强调扎根美国西部的华人和牛仔一样已成为美国历史和传统的组成部分(Kim, 2006: 12)。他曾说:“我不是中国人,直到现在,我被认为是美国化了的中国人,因为这些中国人年轻的时候来到美国,然后在这里定居,无论从文化上,智性上,还是在感情上他们同在美国出生的华裔都没有相同的地方。在我和中国移民之间没有文化和心理上的桥梁来连接,只有社会和民族的压力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徐颖果,2008:13)。他认为华裔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也不是美国人,而是华裔美国人,华裔美国文化的表现就是唐人街文化。
与这种较为激进的态度相对,另一位著名华裔美国著名女作家汤亭亭则作为弱势种族和边缘文化的一员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但其发声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颠倒弱势和强势、边缘和中心的位置,因为正是这种具有破坏性的二元逻辑导致了男性与女性、自我与他者、白种人与非白种人的分别。她的观点与著名后殖民主义评论家赛义德的观点不谋而合。赛义德在其《东方主义》一书中指出并雄辩地论证了这种等级制度导致人们把“东方”定义为被动和丧失了自然属性的“他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女勇士》中,汤亭亭试图消解使种族对立成为可能的二元对立(程爱民,2003:214)。
与生长在美国的赵健秀和汤亭亭都不相同,马严君玲1937年出生在天津,后移居上海和香港,她虽然长期生活在租界并接受过教会学校的系统教育,但她14岁之前的生活环境却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其祖父有着深厚的国学修养,这些都对她日后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谈到其文化身份的时候,马严君玲明确指出,“作为来自中国的移民,经常有人问我更亲近中国还是美国。事实是,当我和中国人在一起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一起的时

马严君玲作品《守株待兔》评析----《长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