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中感悟人文的教育
“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存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内涵,一般较侧重于感性和情感,通过讲解等方式是很难传授的。必须通过学习主动的实践活动才能领会,因学生的亲历总是与情感同生共存的,亲历最容易激发情感。
语文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存的知、情、意、行的亲历和验证,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登山》一文中,作者通过语言、行动、细节描写,多角度渲染“靠近深渊的小路”令人望而生畏的情景,登山时“沿着那条小路移动的列宁突然停住了”。“可是,列宁只站立了几秒钟。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身子。”这些描写从侧面烘托出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非凡勇气。如何将文字转化为学生对文本的深刻体验,将革命导师列宁自觉锻炼革命意志、临危不惧、遇险不惊、镇定从容、胆力惊人的高大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笔者作了两次尝试:
教学方法一
(出示片断)说着,列宁就朝危险的小路走去。……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身子。
师:自己读一读,说说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路的“险”。
(生自由读后汇报)
生1:我认为从“紧紧地贴”、“把头扭向一旁”、“慢慢移动”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小路非常狭窄,也非常危险。
师:为什么“把头扭向一旁”能体现小路危险?
生1:因为如果眼睛看下面容易产生紧张情绪,这也说明列宁很有登山经验。
师:你的理解很到位。还有其它的词语吗?
生2:我觉得“头昏目眩”说明当时列宁快支持不住了,说明小路很险。
师:你说得也很好,朗读的时候我们就应抓住这些重点词语,要读出紧张的语气。
生齐读。(朗读效果较好)
教学方法二
[创设情景]:(出示片断)同上。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然后自己尝试着演一演。
(生自读自演)
[指导实践、引起思考]
师:哪位同学想上台为大家表演一下。
生1:上台表演。(身子紧紧贴着墙,慢慢移动)
师:说说你这样表演的根据。
生1:我是根据“脊背紧紧地贴着”、“慢慢地移动”等词表演的,这样演能说明这条小路很危险。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谁有把握演得更好。
生2:上台表演。(头扭向一边,眼睛微闭)(表演赢得了同学一阵掌声)。
师:你的表演让我都感觉到了深渊的可怕,为什么你能演得那么好?
生2:根据“把头扭向一旁”、“头昏目眩”这些词来演的。
[引导体验]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师范读课文,同时播放“小路险情”录音:急促的音乐、夹杂着巨石滚落悬崖的声音。)
师:听了录音,你有什么感受?
生3:听着石头掉下去的声音,我感觉自己好像也要掉下去了。
生4:听着音乐,我觉得自己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生5:(心有余悸的)我现在感觉两腿发软,动弹不
《登山》中感悟人文的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