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湖南乡土地理
湖南乡土地理(10分)
1.地理位置:湖南省地处108°47′E~114°15′E,24°39′N~30°08′N,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在我国温度带中的位于亚热带 。湖南位于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 位于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过渡地带,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湖南位置示意图
2.地级行政区及行政中心:全省包括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级行政单位。14个市、州,分别是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岳阳市,邵阳市,娄底市、常德市,益阳市,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省会是长沙。
、地势的主要特征
①.湖南的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②.湖南省的地势特征:湖南东、西、南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 “马蹄形”盆地。
: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5.洞庭湖的概况: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以南,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
②.目前的洞庭湖面积大为缩小,面积缩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
治理措施:主要有退田还湖;在洞庭湖以上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6.湘、资、沅、澧四水及主要的水电站
①.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水,从不同的方向汇入洞庭湖,构成洞庭湖水系,然后注入长江。四水中,湘江自南向北流入洞庭湖,是湖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沅江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澧水是“四水”中最短的河流。
②.主要的水电站有沅江的五强溪水电站、凤滩水电站;资江的柘溪水电站;湘江的东江水电站。五强溪是湖南省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①.湖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
②.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湖南的西部、南部、东部山区。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森林,自然原因是多山,降雨集中。
③.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等。旱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大。抗旱减灾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各种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兴修水库;人工降雨等;抗洪防涝的措施主要有:修筑堤防;整治河道;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④.生物灾害: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
8.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或栽种经济林,但对交通运输发展不利,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广,适宜发展种植业;河流、湖泊对发展水运有利,同时可养殖淡水鱼,湖区地势低平,易产生洪涝灾害;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有利,但降水的变化大,易产生旱涝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
湖南省人口数量多。湖南省人口数量排名全国第7位,人口密度大,老龄化进程加快。
。湖南省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密度约为320人/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人口主要分布在湘东、湘中、湘南和湘北地区,湘西地区人口偏少。
:
民族组成:湖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以汉族为主,分布在全省各地,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等。
,以及自然环境对民俗风情的影响
居住习惯:土家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凉亭、风雨桥称为“侗家三宝”
民俗节庆:土家族的赶年、苗族的赶秋节和芦笙节、瑶族的盘王节、侗族的花炮节、回族的宰牲节等。
民间歌舞:土家族的摆手舞、瑶族的象鼓舞、白族的仗鼓舞、苗族的猴儿鼓、土家族的茅古斯鼓舞、土家族薅草锣鼓、土家族八宝铜铃舞和傩戏等。
②自然环境对湖南民俗风情的影响
湖南人喜食辣椒,这与湖南潮湿的气候分布有关。
湖南有些少数民族居住吊脚楼,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在山区地势不平,气候潮湿,加上田
地较少,因此,他们把房屋建在陡坡上。传统的体育项目赛龙舟与湖南河流较多有关。
:湖南自然资源类型齐全;总量较
湖南乡土地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