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1 课第2 课第3、4 课单元解读单元解读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宋明时期儒学理论化体系化。(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 明清之际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孔庙——杏坛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 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的主要思想?难点: 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经济上: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面对社会剧变,人们纷纷提出不同看法与方案阶级关系上:诸侯争霸, “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上: 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 3、代表流派和人物: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经济的逐渐瓦解和封建经济的逐渐兴起,原来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礼乐制度逐渐崩溃。在诸侯争霸以及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代表各阶层利益的“士”为维护本阶层的利益,纷纷提出各自的观点: 请将下列不同派别观点与相对应的派别用直线连起来: “克己复礼”“无为而治”“兼爱、非攻”“君主专制、以法治国”没落消极奴隶主贵族没落积极奴隶主贵族新兴地主阶层下层贫苦民众孔子(儒家) 韩非子(法家) 墨子(墨家) 老子(道家) 二、“百家争鸣”的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儒家学派(1)春秋时期:孔子 A、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万世师表”、“至圣”、“六经”、“七十二贤”“泛爱众而亲仁”“克己复礼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核心思想:仁,爱人(体贴和关心) (2)政治思想“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3)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①德政(以德治民) ②周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名分等级制度)
历史必修三第(1)课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