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设计(9)
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词的构思巧妙。作者没有写这次郊游的全过程,而只是剪取了它的尾声,写归途中迷路时 争渡 的情景。但是,通过这片刻间生活情状,却可以使人想象出这一整天的郊游是何等的欢快,令人难忘。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词人赋予大自然以诗情画意和勃勃生气,给人以清新的美的享受。
全词只写了夏日游饮归途中的一个片段,抒写片刻之间美的感受,仅仅33字,却写了场景,写了人物;写得曲折起伏,生动活跃,情深味浓,新奇可喜。词的语言明白如话,流转自如,表现了独到的功力。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属高年级阶段,学生已有较厚的学习古诗词的基础,其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醉 ,体会其中的表达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韵味,了解古诗词的意境,我依据课程标准,选择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学本课。伴着悠悠的古筝曲,带着学生走进古典文学的园地,走进唐诗宋词营造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辨析诗与词的不同。学生在初读之后,指导学生大体把握词义。精读品味沉 醉 ,再借助多媒体动画及画面给学生视觉的冲击,使学生的感受得到升华。
【设计流程】: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了解相关基础知识
初读课文 领悟大意
找出文眼 细细品读
拓展学习 了解作者
《如梦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 藕、兴 两个字。
2、理解词的意思,品味词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词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的意思,想象作者当年溪游醉归的欢乐情景。
2、朗读并背诵
【教学准备】:
课件、李清照的生平资料
【教案说明】:
教案中红色的字为课件出示部分:绿色的字为板书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播放课件古筝曲)
1、同学们,伴着悠悠的古筝乐曲,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古典文学的园地,走进唐诗宋词营造的艺术氛围,一起来学习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2、板书课题:如梦令
二、了解有关词的基本知识
1、你们学过哪些词?(《清平乐 村居》、《忆江南》、《水调歌头》)
2、你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么?
点击:基础知识
(诗每句字数一样,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词可配乐演唱。)
3、出示《如梦令》。
出示课件《如梦令》
这首词的题目是 (没有题目,师相机指出 如梦令 是词牌名。同一词牌可以填许多不同内容的词,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目的,我们为了区分,往往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三、初读课文,领悟大意
现在,让我们眼到、口到、心到,去吟诵、去欣赏、去想像,来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
1、自读,读通读顺
要求:
读准一个多音字 兴 ,认清一个生字 藕 的字形;读对停顿。
2、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读;齐读(各种形式朗读)(随机纠正错音)
3、咱们把词读顺了,一首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交流自学
学生开始交流自己的所想,老师相机进行评价补充。
四、精读品味 体验沉 醉
1、经同学们这么一联想补充,这首由30几个字组成的高度凝练概括的词立刻丰满具体起来了,我们的眼前似乎出现了那么多美的画面。但这还不够,咱们还要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也就是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这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 词眼 。
2、来,读读这首词,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随机板书学生的答案)
3、围绕 醉 来感悟
4、
如梦令教学设计(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