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新湖乡林下种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一 、基地现状新湖乡林下高效作物种植基地位于东王洼村, 占地面积 6 0 0 亩,速生杨 万株,菌种培育室 1000 平方米,灵芝大棚 300 个。采取每亩地种植速生杨 20 株,树间空地建设灵芝大棚的立体生态种植模式,速生杨为大棚遮荫、挡风,树枝可作为食用菌营养基,食用菌废料为速生杨提供肥料、保养水分。该基地每亩地年均利润可达 万元, 可带动就业 600 余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非常可观。二、指导思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质量效益为核心, 扩充现有基地规模, 优化品种结构, 引进龙头企业, 拉长产业链条, 加速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进程, 着力创建知名品牌, 提升林下经济生产规模和效益, 扩大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三 、发展规划 2012 年, 扩大基地规模达到 1000 亩,辐射范洼、西王洼, 引进优良杨树品种, 速生杨达到 2万株, 食用菌大棚 1000 个,新建菌种培育室 1000 平方米。 2013 年 , 完成食用菌产品商标注册和绿色认证,对食用菌进行初加工。 2014 年, 通过示范带动, 基地规模达到 2000 亩, 开发灵芝系列保健品。四 、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乡成立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林下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规划及技术服务工作。对村级建立激励机制, 层层分解任务, 把发展林下经济纳入《全乡年度经济目标考核办法》中。积极争取上级政策, 在水、电、路、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扶持。对示范户、规模户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补贴。 2、突出示范带动,促进规模经营。鼓励大胆探索,不拘一格, 多形式、多途径开发林业资源, 多元化、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引进龙头企业,发挥能人大户、合作社的典型带动作用, 健全完善“公司+合作社+ 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统一服务,减少投资成本,拓宽市场网络,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 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 3、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品价值。与市、县林业技术推广部门对接,引进优质速生杨品种培育推广,加大对林地的保护、病虫害的防治力度。继续加大与泰安市食用菌研究所的结合, 推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 认证无公害产品。
东平县新湖乡林下种养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