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天宝遗事》诸问题探讨.doc《开元天宝遗事》诸问题探讨
200 8年5月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May , 2X 8
第 28 卷第 3 期 Vol .28 No. 3
Journal of Tian shui Norm 滋 Univers ity
《开元天宝遗事》诸问题探讨
蒲向明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甘肃成县742500
摘要:作为陇右文化重要部分的王仁裕笔记小说集《开元天宝遗事》, 长期以来学界缺乏对其应有的专门
研究,因此有很多问题至今扑朔迷离,需要辨明;其版本形式与流传途径、 诬伪过程和非伪确证等诸方面,需
要深入研究;而其特有的文化价值也需要进一步加以重新认识。
关键词:《开元天宝遗事》;王仁裕;笔记小说
中图分类号: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 1351 2X 8 03 — 004
7 — 05
王仁裕生活在由唐人宋的纷乱五代,作品佚失
单行本有三种:一是明建业张氏铜活字本。北
严重,“如果放在唐、宋治平时期,他不逊色于任
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此书二卷,有何悼、黄
何一个大家',o 111《全唐诗》卷736收王仁裕诗一
工烈跋,实际只有黄王烈跋三条:
卷,其中大多出自其笔记《玉堂闲话》和《王氏见其一:
闻录》的称引,少数来自宋初《先公谈录》、《广
古书自宋元板刻而外,其最可信者莫如铜板活
卓异记》、《天下大定录》等书的引录;《全唐诗
字,盖所据皆旧本,刻亦在先也。诸书中有会通
补编》补诗二首,题杜光寺的一首录自《类编长安
馆、兰雪堂、锡山安氏馆等名目,皆活字也。此建
志》,可以确定是长兴末在长安所作;《戮后主出
业张氏本仅见于是书,收之与《西京杂记》并储,
汉唐遗迹略据一二矣。芜夫
降》是宋代流传很广的诗,陈尚君根据《豪异秘
其二:
纂》确定是王仁裕作品;《全唐文》未收王仁裕的
文章,《全唐文补编》也仅录一篇。①王仁裕诗文此书旧藏周文香严书屋
中,余于嘉庆壬申岁借
集虽然极其丰富,但其今存的所有诗文作品,几乎
校一过,所校者为棣川顾氏家塾梓行本,彼此互有
全部来源于笔记小说和地志。因此,作为陇右文化
得失,惟此是覆严州本,故重视之。卷中向有旧校
重要部分的王仁裕笔记小说《开元天宝遗事》,应
之字,大约据顾本。如上卷二页三行,“枚”原作
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以研究。“守”,后七行第五字“便”原作
“须”。九页八行
第三格第一字“馋”原作“乾”,后七行第二字,
“法”原作“铁”。余借校时尚然,不知香严身后,
一、《开元天宝遗事》版本与流传探啧
后人重装竟将旧校之字搀 入,殊失活本真面目。
余得此后出校本证之,悉知其妄,扰幸余见真本在
《开元天宝遗事》今存善本,版本较多,已形
前,可据旧校一一标明也。其余增补钩乙,未经改
成其特有的版本文化现象,北京大学曾贻芬先生
易,存之以见校者手笔,差为可喜。忆己卯春香严
《开元天宝遗事点校说明》对此曾给予关注。②
作古,遗书分散,其目颇流转于坊间,独此书不著
按照《开元天宝遗事》的流传形式,其版本归
录,或遗其家固守,或已属他人,竟于无意中遇
为两类:一是单行本,一是丛书本。
收稿日期:200 7 — 12 — 00
作者简介:蒲向明1963 一,男,甘肃天水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 系教授。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日“王仁裕笔记小说研究” 07 21 B- 03 阶段性成果
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上中下全三册,中华书局1992年10 月出版;陈尚君辑校《全唐文补编》上中下全三册,中华书局
200 5年8月出版。此二书的问世堪称加苦纪唐诗文整理研究的最大成 就,其中不乏甄别、增补一些王仁裕的诗文作品,因此开阔了研究者解
读王仁裕丈学作品遗存的范围。
曾胎芬点校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和唐姚汝能撰《安裸 山事迹》,两书合为一册,由中华书局2006年3月出版。曾校本专门 附录了王
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自序》这一丈献资料,显得弥足珍贵,该本优 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月出版的山东大学丁如明辉校 开元天宝
遗事十种》中的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应该是目前最可靠的本 子。
47之,虽重直弗惜矣。辛已三月芜夫
焉。1 ,],
此序指明《开元天宝遗事》的作时在天成年
其三:
此书估人传示。周氏所开目录注云:某人题间,因为后唐同光三年925 年灭蜀,四年李存
爵在洛阳为乱兵射杀,李嗣源即位称唐明宗,改同
签,某家藏弃,皆自有迹者言之也。最后标目一行
光四年为天成元年。王仁裕自序还说明了创作《开 下有雌黄楷字二行,余审视之,知系义门手书,倘
元天宝遗事》所涉及的地域和创作方式、分卷以及
起香严而质之,想亦以为是也。又记。
《开元天宝遗事》诸问题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