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课教案-圆烂.doc每课教案(加行)
法师法名 届别: 1102A 课时:112课
一、 公案
1、 原文、讲记:
原文:
讲记:
蒋阳钦则旺波见到莲师
〈2>善施花梦中头上的三把宝剑
2、 扩展(标明来源经论):
二、 提炼本课重点以及相关联的参考资料(标明来源经论)
1、 空性大悲藏是佛法的核心
2、 修法要抓住关键 皈依和发心
三、 辨析本课难点以及相关联的参考资料(标明来源经论)
四、 思考题(除教材以外的)及思路
1、什么是空性大悲藏?为什么说六度可以摄于空性大悲藏中?证悟空性大悲藏有何功德?
(1) 菩提心。(特指胜义菩提心。)
(2) 如果无误证悟了空性实义,就不会再对里里外外的万事万物有贪爱执著, 所以连续不断具足布施度。对无有贪执者来说,根本不会被不善污垢所染,因此连续 不断具足持戒度。这种人无有我执、我所执的嗔恚,所以连续不断具足安忍度。这种 人对所证之义满怀无比欢喜之心,所以连续不断具足精进度。这种人远离实执的散乱, 所以连续不断具足静虑度。对一切事物远离三轮分别意念,所以连续不断具足智慧度。
析:A、其中“连续不断”,是指心安住于空性大悲藏中,就会使见道后的修道 圆满。
B、由于能摄的不同,所摄六度的含义也各不相同。前面已分析法布施、财布施
如何具足六度,此处空性大悲藏具足六度的内容也完全契合与能摄——空性的含义。
(3)
A、 可以包含一切道法,摄六度故。
B、 问:其余也可一度含摄六度,为何以此法摄六度为因成立可包含一切道法? 答:摄六度的方式可以对治一切烦恼。无贪爱执著,不被不善污垢所染,无 有我执、我所执的嗔恚,对所证之义满怀无比欢喜之心,远离实执的散乱, 对一切事物远离三轮分别意念。完全消除了烦恼之因——我执和实执,因此 可对治一切烦恼。
比喻:万应丹药。
C、 可以最终成佛。“何人兼具已,不住于有寂。”、“空性大悲藏,有者成菩提。” 阿底峡尊者说:“一切所见所闻无不是由心所生。证悟自心为觉空无二就是见;一心 不乱持续安住在这样的见解中就是修;在这种境界中积累如幻的二种资粮即为行。这 些证悟境界已经达到了完全领悟、得心应手的程度,……那么必定获得殊胜成就。”
所以说,佛陀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也全都是讲相续中生起这一菩提心空性大悲 藏的方法。
补充教证:《般若摄颂》“无量盲人无引导,不能见道入城郭,阙慧五度无眼导, 无力能证菩提果。”
2、米拉日巴尊者所讲的十度、阿底峡尊者所讲的一切道法之最、持明无畏洲尊者所讲的六度,列表比较他 们之间的异同。
米拉日巴尊者
阿底峡尊者
持明无畏洲
布施
断除我执外,无余布施度;
布施之最就是无有贪著,
知足即是布施度,彼之 本体乃舍心,
持戒
断除狡诈外,无余持戒度;
持戒之最就是自心寂静,
无愧三宝持戒度,
安忍
不畏深义外,无余安忍度;
安忍之最就是身居卑位,
不失慧念胜忍辱,
112课教案-圆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