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劳动生产力措施当前, 坚持技术创新提升项目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应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认真抓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落实。积极按照建设部《“十一五”建设科技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 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努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信息平台,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引导科技活动扎根生产前沿作用, 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发和应用技术创新体系, 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 为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供保障。同时要制定技术创新的具体措施, 逐渐增加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要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研发中心及相应的机构; 要把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把企业技术进步状况和技术创新能力、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水平等, 作为企业当前管理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指标, 形成鼓励和促进新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长效机制。二是加强人才培养为技术创新提供基础保证。从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人才基本层面上看, 无论是人才资源总量还是人才资源结构都与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地位还很不相适应。一方面是随着国内投资规模的逐年扩大, 企业承担的国内工程业务量和对外承包工程也随之不断增加和拓展, 复合型、开拓型、外向型的管理人才不足已越来越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另一方面是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是由它的“产业特征”所决定的,“劳动密集型”并不是说就没有科技含量, 更不能代表不需要技术创新。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习惯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思维定式,这些年来,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工种普遍存在着“重”使用, “轻”培养的现象, 导致出现了不少工程质量问题。因此, 对企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始终坚持提高管理人员与培养操作工人技能齐头并进方式进行。在管理人员层面上, 要根据企业实际, 制定企业所需的人才发展战略, 形成专业梯队和人才储备,并确保形成相对稳定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在专业技术工种培养上, 要根据目前企业一线操作工人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工的状况, 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努力培养一批适应企业施工需要、且相对稳定的操作技能工人, 尤其是加速培养一批高级技工, 确保形成结构比较合理的企业技术工人队伍, 特别是技师队伍要作为建筑业人才的重要力量来培养。总之, 只有全面提高企业各类人员的整体管理素质和工作技能, 才有可能实施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三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品质。 20 多年来,成功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告诉我们, 项目管理的实践过程, 就是技术创新的实践过程, 项目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就在于创新, 而技术创新又恰恰是项目管理的重要支撑内容。因此, 企业必须非常明确的把技术创新作为项目管理重要内容和常态来抓, 在追求管理创新作为项目管理永恒主题的同时, 包括技术创新、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新材料、新工艺、新机具, 乃至工法的应用等都要纳入并成为项目管理全方位、全过程的重要内容。工程项目作为创新的基本载体, 不仅是实现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 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手段, 而且也是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重要保证。反过来, 技术创新又提升项目管理的品质, 实现了项目生产力的飞跃。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的紧密结合,的确是大有文章可做。四是要把创新成
提高劳动生产力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