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幼儿期的孩子由于年龄小,模仿性很强,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教师和家长都是孩子争相模仿的对象,教师和家长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语言也被孩子暗暗记住,教师和家长应该经常性地联系和沟通,共同找出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良好的习惯予以强化鼓励,不良的习惯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家园合作幼儿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说幼儿园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明确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阶段是人一生学习、生活的起步阶段,幼儿时期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其一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幼儿从小开始就健全人格,加强素质,提高涵养,从小就学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适应能力。
  一、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我个人认为,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不只是单纯的某一方面的行为习惯,而是包括生活、学时的一个动作、一句言论等。但是幼儿毕竟年龄还小,各个方面还没发育成熟,所以可以从幼儿特点的行为习惯加以引导,如每天早上家长都按时让小朋友起床,告诉小朋友晚上要按时睡觉,早上要按时起床,然后让幼儿自己学着穿衣服,当然幼儿可能自己还穿不太好,这时家长加以帮助,锻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到幼儿园后,教师在孩子活动过程中,引导孩子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不随地吐痰,大小便的时候要去卫生间,吃饭的时候不剩饭等。在日常生活中,当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常规,那么幼儿以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乃至道德习惯等都是很容易的。
  二、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
  (一)规范正确的行为习惯,激发幼儿好胜的意识
  幼儿由于年龄小,不能理智地支配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对于幼儿来说,还分不清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习惯,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习惯,他认为大人给予鼓励的就是正确的。尤其是幼儿做出的行为有时即使是错误的,但由于幼稚可爱,大人并没有明确的加以责怪,而且感到可爱而笑了,这时孩子就认为他做的是对的,大人已经给予鼓励。这在家里,尤其在老人身边长大的孩子很常见,老人也很难做到纠正。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加以规范。幼儿教师本身要率先垂范,从自己的师德修养到一言一行,幼儿将老师树立成自己的榜样,老师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会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还可以在班里找到某方面做得好的当典型,在班上加以表扬和鼓励,激发起幼儿好胜的心理让孩子知道那样做才是对的,老师才会表扬,也要那样去做。
  (二)设置日常生活情境,加强行为练习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体现的,所以要设置生活情境,以便幼儿教师进行行为习惯训练。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一般指洗漱、吃饭、上幼儿园、穿衣、睡觉、自由活动等。教师应该在设置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细心观察分析每个孩子的特点,对于正确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错误的行为及时纠正。由于幼儿缺乏自制力,对于教师告诉的行为规则容易忘掉,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有利的教育时机,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将故事的方式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1-07-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