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感受烈日下的西藏.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感受烈日下的西藏
  记者:在您所筹办的以地域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览中,《烈日西藏――西藏当代艺术展》是属于什么样规模?
  栗宪庭(以下简称“栗”):要说地域的,是站在什么角度,站在世界角度的话中国也是地域。
  限定在中国国内各省区这个范围?那这是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展览。因为我之前没有做过地域性的展览。我基本上已经退出这个圈子,差不多有10年时间了,我不再做展览。来到宋庄以后,一个是想休息,一个是感觉当代艺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越来越像个名利场,大家对艺术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我就不想再干了。最近五六年,因为园区大,精力是在园区的建设,从规划、建筑,一直到人员安排,这个占了绝大部分精力。但这个展览是有特殊性的。
  记者:您怎么想起来选择西藏来做展览呢?
  栗:为什么要做西藏的这个展览呢。差不多在2000年,我在英国的一个画册上看到过一位西藏画家的作品,我觉得很有意思。2007年,我看了红门画廊的《西藏新艺术形式展》,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和我以前知道的西藏的东西完全不一样。我们以前更多地关注的还是汉地的艺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所谓的伤痕意识,包括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八五新潮等等,都是与汉地文化、政治有关系的,与其他地域之间关系不大。但那个展览一下就让我看到了一个与汉地不同的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当代艺术作品就有一种反抗,强调自主性,强调文化的自主性,这是与汉地艺术一样的东西。当代艺术是什么?一定是有自己的独立的文化立场。我们以前对西藏的了解很少,最早看到的就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新艺术,受汉地意识形态和语言模式的影响,和汉文化没有什么区别的,顶多像上世纪80年代初陈丹青画的《西藏组画》。上世纪80年代陈丹青影响了一批西藏的艺术家,但他也是那种画乡土风情的,比较像旅游者的视角。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西藏出现了甜茶馆艺术派,是一批搞现代主义的,这个派跟汉地援藏的艺术家一样的,也跟八五新潮一样,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
  记者:甜茶馆艺术?是艺术家们自己这样称呼自己的吗?
  栗:对,就是他们自己这样称呼的。汉地当代艺术是从官方系统里独立出来的,形成社会势力,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现在国家也在艺术研究院里成立了当代艺术院。西藏也有受西方影响的一小撮,但是微弱得很。我做这个展览就是为了强调到底什么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必须要有一个自己独特的立场。我想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是另外一种,不是直接的政治,它是一种本身立场的独立性。西藏这些搞当代艺术的人把自己的空间叫做根敦群培,根敦群培这个人比较特别,他对西藏传统是又一种反叛,他强调的是独特的立场,所以他们用这个名字来命名自己的空间。
  他们的作品表达自己的立场是明确的。比如扎西诺布的《被影像》,画一架摄影机,把西藏人拍得千人一面;还有次旺扎西模仿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用真人摆拍的今日西藏场景,让我想起西藏在汉地艺术作品里,必须深刻反省的那种被观看、被描述、被猎奇的旁观视角。西藏在汉地人的心目中,不是看高原风光,看藏民的强壮,康巴人,就是旅游现象。西藏人内心世界是什么,没有人去关心,或强调它。从这个角度说,我也喜欢刘卓泉用16个机位8小时拍摄八廓街的《西游记》,包括他和诺次合作的行为艺术《对话》中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姿态。
  记者:红门画廊的那次展览之后,您开始接触西藏搞当代艺术的人群了?
  栗:是。最早一个叫黄扎吉的人来找我。
  记者:黄扎吉?听上去很像汉藏混搭的名字!
  栗:这是他自己取的名字,原来叫什么我也不知道。他是个比较热爱西藏的人,娶的是西藏媳妇。嘎德其实是也是混血,不是纯粹的西藏人,他父亲是湖南人。后来通过朋友介绍,认识嘎德他们。他们到我这里来过好多次,嘎德来过,罗次来过,江自来过。
  记者:是他们请您去西藏的吗?
  栗:“红门”之后,我一下子意识到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人家内心的状态,就决定要去西藏,要办~个西藏的展览。我是2010年夏天去的西藏。
  记者:这次展出的作品都是您在西藏挑选的吗?您挑选作品的原则是什么?
  栗:原则刚才我都讲过了。实际上不可能那么纯粹的,只要是藏族文化身份的,强调独特立场的,所有有关系的人,把它作为一个唯一的标准,所有有关系的人,这里面也有一些汉族人,他吸收到藏文化,真的是对西藏有种热爱,使用西藏的符号或文化传统,一看就知道在那里生活过的。另外还有一些藏族人对自已文化的认识,比如把唐卡进行当代的处理。还有一些是和生活有关系的,没有明显地强调立场,比如唐瑟达瓦的画,她在《乘愿》中画的那个女孩,是很生活的,但不是那种被看的生活。还有卢宗德的《西藏日记》,是一组有玩世味道的西藏风俗画,充满喜剧色彩和世俗化的日常景观,与内地想象中充满宗教气氛的西藏大相

感受烈日下的西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1-07-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