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治疗泄泻18法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病证。
现代医学称腹泻,以排便次数增多、粪量增加、粪质稀薄为特点。
泄泻作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较多论述,涉及方剂达30余首,治法十余种。
(一)疏表止利法
适用于风寒束表,内迫阳明大肠,传导太过而下利。
症见下利、恶寒、发热、无汗、“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颈项强急等。
方用葛根汤。方以桂枝汤加麻黄,辛温发汗,解表祛邪;加葛根既能助麻黄、桂枝解表,又能止利,故仍用葛根汤发汗解表,兼以止剂。
(二)清里解表法
适用于太阳之邪内传阳明,热迫大肠而兼表邪之协热利。
症见下利、口渴、汗出而喘,脉促。
方用葛根芩连汤。方中葛根为主药,既可解肌,发散在表之邪热,又能升清阳治下利。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厚胃肠,善治热利。又伍以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三)温中解表法
适用于表证误下后,表邪不解,脾阳受伤,不能运化转输水谷精微所致之下利。
症见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
方用桂枝人参汤。方用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名理中汤)温中散寒止利,桂枝解太阳之表。太阳病误下后,虽表证仍在,但脾阳受伤,清气下陷而利下不止,此情为重为急,故治法以温中补虚为主,兼以解表。本法亦适宜于未经误下而脾气虚寒下利与表邪不解并见,表里俱寒之证。
(四)清热止利法
适用于少阳郁火下迫阳明,大肠传导失常而下利。
症见腹痛,里急后重,利下赤白冻子,伴有口苦、咽干、心烦、食欲不振等。
方用黄芩汤。方中黄芩苦寒坚阴而清里热;用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更用大枣甘缓补脾,扶正祛邪。
(五)攻下积滞法
适用于宿食内停,阻滞肠胃,肠胃运化失司,水谷下奔而致下利。
症见下利臭如败卵,脘腹胀痛,泻后痛减,嗳腐酸臭,苔厚腻或垢浊等。
方用大承气汤。用大黄苦寒,泻热去实,推陈致新;芒硝咸寒,软坚润燥,通利大便;枳实辛、微寒,破气消痞;厚朴苦、辛温,行气消满。本证之下利由壅滞引起,使用通利药物去其壅滞,则体液外泄的假象可随之而去。(256条)
(六)通腑泻热法
适用于实热积滞内停肠腑,热结旁流之下利。
症见下利不爽,臭秽浊垢,腹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数有力。
方用小承气汤。方中大黄苦寒泻热去实,推陈致新;厚朴苦辛温,行气除满;枳实苦辛微寒,理气消痞。三药同用,共奏泻热通便,破滞除满之效。也可用大承气汤。
(七)攻逐水饮法
适用于水饮积留日久,留饮随大便而去之下利。
症见心下坚满,脉沉伏,苔滑腻,未经攻下而其人欲自利,虽下利而心下续坚满等。方用甘遂半夏汤。方中甘遂攻逐水饮,半夏散结除痰,芍药、甘草、白蜜酸收甘缓以安中,即可缓和甘遂峻下之性,又有解毒之功。
(八)利水渗湿法
适用于脾虚湿困,气机被阻,气化不利,水液偏渗于大肠。
症见泄泻,水肿,小便不利,霍乱吐泻等症。
方用五苓散。用猪苓、茯苓、泽泻利水,白术崇土制水,桂枝温阳化气以行水。诸药配伍,为阳虚、三焦气化不利而设专剂。
仲景治疗泄泻18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