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肉搜索论“人肉搜索”传播中的伦理人肉搜索”最初源于猫扑网, 开始只是猫扑上网民相互求助以搜寻信息的一种方式,使用之初并没有产生太大的效果。 2001 年的“陈自瑶事件”被公认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人肉搜索”事件,自此以后,“虐猫女”事件、“铜须门”直至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的 200 8 年“华南虎照片”和 2009 年的“七十码”事件,人肉搜索引擎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其在显示威力的同时, 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争议, 特别是对于这一行为的道德争论和思考, “‘人肉搜索’在维护社会道德的话语中,却用了‘反道德’的行为;在捍卫道德的旗帜下,却给被搜者造成了最不道德的伤害。”本文正是尝试对于道德悖论分析和反思。“人肉搜索”所产生的道德悖论源于其自身的传播特点: 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 对单向一元话语传播的否定和打破媒介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界限。从积极方面来说,“人肉搜索”在维护社会风气、倡导真善美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同时这一形式也为公民提供了舆论监督和自由表达的广阔空间, 公众可以利用网络开放的信息渠道对具有代表性和公共性的现象、价值观念及行为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 对这些现象施以舆论压力, 甚至付诸现实行动。这些都是“人肉搜索”所带来的十分具有价值的效果。但这种对于“正义”的维护, 这种自由也时常超过应有的界限, 特别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和对于单向一元话语的否定两者交织在一起时, 又引发新的悖论, 其在消解了传统沉默的螺旋和媒介霸权同时, 又造成新的沉默螺旋和网络霸权; 在打破传统的传受界限同时又形成了新的界限; 在带来自由的同时又让这种自由成为一种暴力。一、道德旗帜下的新霸权“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创造者是伊丽莎白· 诺尔纽曼, 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 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时候, 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 并且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就会积极的参与进来, 这类观点越会大胆的发表和传播。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 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了另一方的增势, 如此反复循环, 便形成了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 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传统的大众传媒被视为“沉默的螺旋”的重要组成部分, 媒介批判理论甚至认为媒介是意识形态宰割的重要工具。“人肉搜索”体现的多元话语和表达的自由, 无疑有助于打破沉默的螺旋现象,人们可以对于传统媒介的消息提出自己的质疑,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同他人进行交锋, 使得多种声音有着表达空间。但从“人肉”搜索发起出发点来看,是为了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这就使得到最后,网络上的话语在打破传统媒介的一元话语后, 自身也形成了一种一元话语, 成为一种霸权, 这种话语和霸权由于有着民主的形式和维护道德的旗号, 往往使得形成霸权者不自知或感到理所当然, 让有着不同意见的人的话语显得更加渺小, 从而重新形成沉默的螺旋。这也是为什么通常认为在“人肉搜索”中,“把关人”的薄弱或者缺失, 在传统大众传播领域, 传播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把关人”在决定着信息的重点所在,掌握着解释信息的权利,决定信息是否最终流向读者, 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在网络中这一角色通常由版主或者是网站管理人员担任,但是这些人员或者本身就是“人肉搜索”的参与者或发起者, 像搜索“虐猫女”事件中, 猫扑网甚至进行现金悬赏; 或者面对“理直气壮”的网友, 自己显得底气不足, 认为自己一旦阻止, 是在支持破坏道德的行为。乃至政府管理和法律上的薄弱也有这方面的顾虑。从伦理角度, 网友的言行所持的是“目的论”的观点, 即道德判断应由行为的目的或行为所产生的好结果来证明。弗兰克纳就指出: 目的论认为判断道德意义上的正当与否的基本或最终标准是非道德价值, 这种非道德价值是作为行为的结果而存在的, 最终的直接或间接的要求必须是产生大量的“好处”,更确切地说,是产生的“好处”超过“坏处”, 产生的利益超过损耗。依据这一思想, 目的和结果的“好”完全独立于行为的“正当”,“正当”纯粹是达到“好”的手段, 甚至只是一种名义。“好”的东西总是正当的, 它自身会自动地给出“正当”的理由, “好”的目的可以证明一切手段。因而, 许多网友认为只要自己的行为是出于捍卫道德的目的, 其最终的结果是不义现象得到惩罚, 在这一过程中即使采用一些不道德的手段也是合理, 能够被原谅的。一位“人肉搜索”的参与者毫不避讳地对记者说:“让不道德的人接受道德的审判, 我们何罪之有? ”“当看到当事人的生活被打乱时, 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在捍卫道德的旗帜下, 却给被搜者造成了最不道德的伤害”这种行为也是由此产生。二、道德话语及语境的简单化媒介传播和人际传播界限的打破最终影响的是现实生活,“网络世界的主流意识形态又能动地对现实生活产生反作用, 当网络世界反映了当事人对现

人肉搜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6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