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的设计勘探设计依据勘查的主要任务和勘查规范《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15---2002 ), 结合本区地质实际,采用钻探、测井等有效技术方法, 确定勘探工程布置方法和最佳的施工方案。查明区域地质条件和煤层分布规律; 详细查明含煤岩系的层位、岩性、厚度、标志层、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煤层的变化规律; 详细查明井田地质; 详细查明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类型, 评价矿井充水因素, 查明采(古) 空区积水、积气、火区情况;详细查明井田的类型、形态、规模与特征,以及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可采范围, 并对 2#和 15# 煤储量进行估算。依据勘探工程布置原则要求,本区属简单地质构造类型,煤层稳定, 均为无烟煤,并依据规范线距控制在 500m 左右,估算 2#和 15# 煤层储量。其中 2# 煤层储量为: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 111b ) 413 万吨,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3 ) 244 万吨, 共计 657 万吨。 15# 煤层储量: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 111b ) 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3 ) 万吨,共计 660 万吨。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沁水峪煌煤业有限公司, 该矿为为单保矿井, 200 9 年 11月 10 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换发采矿许可证, 井田范围由 7 个拐点连线圈定, 面积为 km2 , 批准开采 2#— 15# 煤层, 生产规模 45万 t/a 。兼并重组前矿井生产规模为 30万 t/a ,矿井能力新增 15 万 t/a ,井田现采 2 号煤层。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沁水峪煌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沁水县西南的中村镇下峪村西一带该矿位于山西省沁水县中村镇行政辖区境内,东北距沁水县城约 37km , 被距中村镇约 2km , 沁水—中村公路在井田外北部约 2km 通过, 向西可通临汾市, 向东可通阳城县, 北东距候(马)—月(山) 铁路线沁水站 37km ,村间都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井田地处沁水盆地西南缘, 中条山东北延伸端, 地形复杂, 整体地势呈南西高北东低之势, 区内冲沟发育, 标高最高点在井田西部边界山梁7 号拐点附近,标高 ,最低点在井田中部下峪村沟谷中, 标高 ,相对高差 左右。区域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浍河支流,井田无地表水体和长年性河流, 为季节性河流中村河的上游冲沟,雨季时节,沟谷有短暂洪流出现, 流径不长, 洪水向东、北汇入中村河, 中村河向西汇入浍河, 浍河在新绛县汇入汾河。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盆地西南缘, 近南北向的舒缓褶曲及断裂控制了该区构造, 规模较大的断裂有三条, 一条出现在固隆西北至白华一带的正断层, 断层东部近东西向至土沃往南转南西向, 主体倾向北; 二为羊泉至上沃泉一带的正断层,断层东部近东西向,从土沃北偏东约 5km 处拐把沟开始, 先转向南西, 再换向北西, 总体倾向南; 三为中村西的正断层, 北端走向北北东向, 倾向南东, 从中村( 以西) 往南转为南南东向, 倾向南西西。此外, 尚可见一些规模较小的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的断层,多为正断层。井田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不同的聚煤环境, 形成了不同的岩性组合、岩相特征, 含煤性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海相灰岩 4~5 层、含煤 7~ 12 层,编号自上而下为 5、7、8、9、 10、 11、 12、 13及 15 号,其中 15 号煤层为井田内、全区可采之稳定煤层,其余煤层均不稳定、不可采, 煤层平均总厚度 , 本组地层平均总厚度 , 含煤系数 %。其中可采的15 号煤层厚度 , 可采含煤系数 %。山西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含煤 1~3 层,编号自上而下为 1、2、 3号, 其中 2 号煤层为该区稳定可采煤层, 其余为不可采煤层。含煤总平均厚度 , 本组地层平均总厚度 , 含煤系数 %。其中可采的 2 号煤层厚度 ,可采含煤系数 %。井田内山西组、太原组含煤地层平均总厚 , 煤层总平均厚度 ,含煤系数 %。井田位于沁水复式向斜构造的南缘弧形转折部,井田构造为单斜构造, 伴随有 6 条大小不等的正断层, 井田东南部受断层的影响发育一小型向斜。界内未发现环形陷落柱和岩浆活动, 界外也未发现构造异常现象,根据《 DZ/TO215 - 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总体构造属简单类型。单斜构造: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 8~ 14°。断裂构造: 井田位于区域中村西正断层的延伸部位, 受断裂控制的影响,发育平行或斜交
罗的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