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农耕文明的繁盛
一、农业的兴盛
15世纪以来,中国人口不断增长,到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3亿,占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
你认为当时农业的哪些进步有助于缓解人口大量增长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
。
。
、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
猜猜看
玉米,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哥伦布)。16世纪传入我国。
甘薯,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哥伦布)。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马铃薯,原产南美洲。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将其当作观赏植物。
花生,原产南美洲。15、16世纪传入我国。其实我国种植花生的历史已有四千年的历史。
向日葵,原产北美洲。大约在17世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
引进农作物的意义?
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
增加粮食产量。
改善饮食结构。
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料,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
二、手工业的发展
:
。
①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基地。
②榨油、粮食加工、制瓷、采矿、冶铁、造船等行业呈现繁荣景象。
③手工业在工具、技术、产品质量以及行业种类、规模、产量上超过前代。
。
提示:可从商品交易的形式、松江地区的丝织品质量和品种、棉纺织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等角度回答。
明代谚语“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反映了明代的什么情况?
明中叶开始,由于市场需求旺盛,民间私营纺织业已大大超过官营纺织业。明代松江地区,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之称,仅此一地,即能“日出万匹”。技术水平有了重大突破,用四足脚踏缆车轧棉,可以一抵三;用足踏纺车纺线,效率提高三倍。棉织业在明代成为小农家庭不可或缺、仅次于农业的副业生产,而且产量大、销路广。当时的民营手工业出现了采用雇佣劳动,甚至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
,你能说出景德镇生产有哪些特点?
,对此,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分工的细密、生产规模和产品种类的繁多。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青花海水云龙瓷扁瓶
宣德青花山形洗
513农耕文明的繁盛(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