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民干 做给农民看
近年来,山东供销社结合新农村发展需要和自身实际,不断适应“三农”发展需要创新思路,“走进去(服务到农村),带出来(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先后推进“一个网络、两个平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合作金融创新,在重构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络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网络现代化“服务农村”
本世纪初,新型商品经营业态开始在城市普及,但农村流通业相对落后。山东省供销社从2001年开始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从与上海联华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开办50多家联华超市加盟店起步。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确定了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的思路,即借鉴现代经营方式,依据农村实际,从整合县域资源起步,形成覆盖乡村、实施规范化服务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发挥主渠道作用。按照这一思路,指导有条件的县级供销社,全力推动网络建设与发展。
第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采取新建、改造、重组和与大公司合作等方式,建立带动网络发展的公司制龙头企业;
第二,依托基层供销社,通过整合土地等资产,改造、建设新型商业设施,与公司合作开办日用品和农资超市,作为公司直营店;
第三,基层供销社组织村级便民店的建设和加盟,指导社会商业网点改造和经营业态调整。在网络具备规模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商品采购和配送,提高标准化经营服务水平。比如,莒南县社通过加盟苏果、联华的方式,在县城办起了天天乐、开元百货两个超市,营业面积均超过1万平方米,并依托这两个超市组建占地60亩的日用品配送中心,还建立了占地30亩的农资配送中心;在集镇和大村建设了136个连锁店、超市,其中18个基层社都至少有1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日用品超市和300平方米以上的农资超市;通过加盟的办法在较小的村建立了1270个超市便利店。目前,经营网络覆盖全县农村,供销系统日用品销售占农村份额由不足40%上升到90%以上,销售额增幅连续3年超30%,创造了全国闻名的“莒南模式”。
山东供销合作社注重典型引路,及时总结推广了莒南经验,推动全省面上发展。到2008年10月,全省90多个县(市、区)建成了农资连锁经营网络, 40多个县(市、区)建成了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
社区综合服务“方便农民”
现代商品经营方式进入农村后展现出的发展空间及产生的影响,引发山东省供销社将现代化服务延伸到农民生活各个方面、改变农村社区服务薄弱现状的思考。2005年下半年,省供销社提出,以现代经营服务方式为基础,整合各类物质文化生活项目,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搭建农村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平台。随即在20个县市开展试点,坚持党委政府领导、供销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探索出三种建设模式,涌现出日照等一批典型,创造了“日照经验”。这三种模式是:
一是供销社自办。由供销社利用自身在中心村的土地和设施投资建设和管理,产权归供销社所有;
二是与村委会合办。通过改造供销社原村级中心门店或新征土地建设,由供销社为主管理;或者供销社租用村集体土地建设经营设施和公益项目,村委提供部分公益设施和项目,供销社和村委共同管理;
三是引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联办。供销社负责规划、租赁经营日用品、农资超市,村委
带着农民干 做给农民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