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灯笼吴伯箫实用
第1页/共15页
作者介绍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红黑点》、《北极星》、《忘年》、《吴伯箫散文选》中。
本文选自《吴伯箫散文选》
第2页/共15页
背景资料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了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这一时期的散文,时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灯笼》正是这个时期的文章。
第3页/共15页
读读写写
争讼 斡旋 神龛 怅 惘
锵 然 燎原 熙熙然 马前卒
溺炕 恐吓 司马懿 霍骠姚
sòng wò kān chàngwăng
qiāng liáo xī zú
niào hè yì piào
第4页/共15页
词语积累
斡旋:调停,调解。
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
怅惘:惆怅迷惘。
幽悄:幽深寂静。
不甚了然: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第5页/共15页
完成练习册p16课后检测拓展一大题。
第6页/共15页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由小孩子喜欢火和光的情景引出有关灯笼的种种回忆。
第二部分(3-11):具体抒写有关灯笼的回忆。
第三部分(12):由追忆回到现实,抒发爱国情怀。
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7页/共15页
2、再读课文,思考问题:关于“灯笼“的回忆和联想具体有哪些?(讨论交流)
挑着灯笼接祖父回家;(3段)
上下灯学,母亲对自己的照顾;(4、5段)
乡俗还愿挂红灯,为孤行客照明;(6段)
元宵节观灯、猜灯谜;(7段)
族姊远嫁,官衔灯记录着家族的兴衰;(8段)
纱灯上描红;(9段)
宫灯联想;(10段)
联想抗敌名将;(11段)
整体感知
第8页/共15页
这篇文章围绕“灯笼”写了作者的一些回忆和联想,你觉得作者为什么喜欢灯笼呢?
合作探究
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我”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我”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我”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
第9页/共15页
灯笼吴伯箫实用PPT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