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放下手中的石头读后感.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放下手中的石头读后感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Morstars计划
  最近读到这本书中的一篇文章,非常喜欢,到一个程度在昨天给我爸读到其中一节时似乎眼泪都在眼睛里。那一篇的名字叫“放下手中的石头。”
  这是一篇关于心理咨询师在做心理辅导时所用的方法的文章,里面引用了一个西方的圣经故事。故事讲到,有一次耶稣在街上碰到了一个“行淫时被捉妇人”,被一群法利赛人围着。在当时中东地区的文化里,行淫是重罪,要被石头打死。而法利赛人,是在当时社会中最有地位,有知识,精通法律的一群人。他们围着这妇人,要定她的罪。
  有趣的是,耶稣在当时也是一个蛮有影响力的人,按道理他应该很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为要赢得别人的喜欢,认可。可根据故事中记载,耶稣在到那个妇人面前时却十分尊重,没有任何指责,嘲讽,甚至没有讲任何一句道理给她听。我想这是很棒的心理辅导,它揭示了一个道理,在我们帮助别人时,倾听别人时,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不带着内心的评价听,要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就像是那个人一样,理解他/她的难处,不做道德的评判,这样才可以真的让人有安慰。
  当身旁的法利赛人为难耶稣,问他:“按你的道理应该怎么办呢?” 他们似乎在说,不用石头打死她的话就是犯法,打死她就不算关心理解不算爱,你说怎么办?耶稣的回答也是妙,“你们当中若有谁是洁净的,就可以第一个拿石头打她。” 这话一出口可不得了,聚众的人从“老”到“小”一个一个都走了。
  我想这一段也解释了人们内心的一个真相,就是我们常常看到别人的错,但对于自己的错误比较容易忘记。换句话说,我做一个猜测,就是:如果我们有一个很容易看到别人缺点的能力,那很有可能是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我们被不认可的经历太多了。就像那群法利赛人,他们最熟悉的是法律,可想而知,一群天天生活在法庭里的人,有两样东西一定是最明显的,一个是自责(定自己的罪),一个是教训人(定别人的罪)。这两个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也像这篇文章的作者在他的另一本书中写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用道德强加于人?因为他们曾受到道德的强迫。”
  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了一个词叫“阴影投射”。其中说明,心理辅导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来访者的身上的不好里面找好的。而法利赛人的思想体系是“在好中找不好的。” 所以阴影投射在这里是“他们通过审判别人,给别人定罪,让自己获得一种自义感。实则是一种防御型方式,把这些自责投射到别人身上。

放下手中的石头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wlgqnh
  • 文件大小77 KB
  • 时间2021-07-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