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反抵押贷款”的风险
[摘要]:以房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推行这种养老模式可以采取"反抵押贷款"的形式。这对解决现阶段面临的"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危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养老模式。文章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的角度来分析推行"反抵押贷款"所面临的风险。
[关键词]:以房养老; 反抵押贷款; 风险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610003-02
一、我国的老龄化现状和房地产发展情况
1、我国老龄化现状
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把中国引入了一场深刻的人口转变。据上海市卫生局披露:2006年,;同时截至2005年底,,%。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或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就是老龄化社会了。据国家计生委预测到2010年,,%;,%。
表格 1: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和老龄化程度预测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计生委2003年预测结果整理得到
老龄人口比重增加,势必加大老龄化问题,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养老问题。目前,我国公共养老金制度是一套"现收现付"的制度,仅仅在养老金支付领域,个人的空账就有6000亿~8000亿,为了及时支付养老金,国家每年财政要出600亿~800亿。但是随着老龄化人口比例的增加,养老金资金的缺口未来势必还会放大。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这就意味着若干年后,养老金将"收不抵支",很大一批人将面临无法领取养老金的困境
2、我国房地产发展现状
与此同时,住房改革的深入已经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房产。如图表2所示,上海市的住宅价格自2001年以来一直处于快步上升阶段,由此可见,住房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私人财产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样就在中国造就了一大批"现金穷人,不动产富人"。
图表 2:上海市1998-2005年住宅价格指数(以1997年价格为100)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2006》数据整理得到
有了这一物质基础,就有可能将居民晚年的保障问题与其已经取得的房产很好的结合起来,以解除老年人养老的忧虑。"反抵押贷款"正是由此而产生的一个有价值的创新性设想。
二、"反抵押贷款"的理论基础
"反抵押贷款"思想源于个人(或家庭)生命周期与住宅生命周期的差异,假设个人倾向将其拥有资源在其生命周期内予以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该思想倡导老人将住房这种不动产通过某种制度安排提前变现,使老人可在有生之年保持居住权的情况下同时凭借其房产融通资金,提高个人或家庭的养老保障能力。
"反抵押贷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二个方面:
1、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亚尼与R?布伦博格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又被称为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这一
推行“反抵押贷款”的风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