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文化视域下的西方一、“文化”含义的演变文化的一般特征:1 .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地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 .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 .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4 .文化是一份社会遗产,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5 .文化的多样性与共同性二、关于文明“文明”一词的定义, 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比较强调文明的物质内涵, 另一类是比较强调其精神内涵。布罗代尔属于第一类,他认为:文明首先是一个地域范围,要有一定的地域空间。其次,文明可以等同于社会。第三,文明就是经济。第四,文明也包含了思维方式。亨廷顿的文明概念更多地强调文明的精神内涵。三、西方文化中的“西方”现在的西方人对东西方的认识,源自希罗多德的《历史》。希波战争被希罗多德记述为是代表专制的东方的波斯和代表民主的西方的希腊之战, 这样一种地域认识和价值判断, 一直影响至今。“西方文化”是相对于东方文化而言的,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但主要是指欧美文化。西方文化的源头有两个: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和希伯来文化。西方文化大致出现过三个高峰期——希腊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第一章西方神话新石器时代也是神话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 生活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之下, 这种观点是原始神话的真正内核。“体系神话”又可以叫做“文明的、综合的神话”,“独立神话”则是“原始的、单个的神话”, 两者的差别不仅在量的不同,也在质的相异。一、体系神话的特征: 1 .相对完整的神界故事系列大致形成,上至宇宙的起源、、天灾与救世的主题等等。 2 .居于独尊地位的主题开始出现,并在神界故事的系列中起着支配性作用,在诸神关系中具有枢纽的地位。 3. 贯穿体系神话的基本线索, 在早期是主神的生殖行为和“神族的血统”, 到晚期则体现为某种抽象的观念。 4. 曲折地反映了比独立神话更为广泛、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内容, 其中包括: (1) 对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神话式探讨; (2) 对阶级社会现实牛活的神话式再现; (3) 人性、人形的因素在体系神话中的比重大大增加。二、体系神话的诞生 1 、首先是古代人类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向更高阶段飞跃发展的结果。人类的智力活动有着与生俱来的倾向,爱好在各种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寻求因果关系。神话,正是古代人类对因果关系的主观性解答。 2 、体系神话的诞生,还是各种氏族神话广泛传播、彼此交融的产物。随着生产力和私有制的发展, 原始公社制逐渐瓦解, 部落联盟与雏形国家渐渐形成, 各部落的交往日益频繁。势必加强各氏族神祗的合并过程和各氏族神话的融合过程, 进一步刺激了新神话的产生与旧神话的改造,为独立神话凝结成体系神话铺平了道路。 3 、神话发展的最后一幕是神话的诉诸文字。这时神话及其谱系一方面已经成熟,趋于定型,并且流行甚广,影响甚大。三、神话的不平衡态 1 .形态上的不平衡有的民族如埃及、中国, 它们的神话形象多取动物形体或人兽混合形体; 有的民族如希腊、印度、北欧,它们的神话形象则倾向于神人同形。 2 .地位上的不平衡在中国,早在西周末年,神话就从上层文化中渐遭排挤,或被归到历史传说中去,或被逐出庙堂, 沦为“小说”一类的杂谈野录。反之, 神话作为希腊文艺的灵感源泉, 一直到希腊城邦时代结束,在整个古典时代都作为基本题材广泛出现于戏剧、雕刻等艺术形式中。在印度等国的生活中,神话至今仍保有极高的地位。 3 .速度上的不平衡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社会或民族,其神话发展的速度却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四、神话的民族形态 1 、集大成的希腊神话希腊神话是古代民族神话样态中最为完整的,它包括了几乎所有的神话主题: (1) 创世(2) 人类的起源(3) 灾难(4) 救世(5) 英雄传说 3 、西方文化之源——希伯来的一神教神话在希伯来民族的命运中, 有两个伟大的转折点:“出埃及”和“巴比伦之囚”。这两次经历, 使希伯来人得以直接吸取埃及和西亚两大文明地区的文明成果。一神教的契机就在两次磨难中形成了: 前一次确立了耶和华作为民族至上神的地位; 后一次则进一步确认了他是“宇宙间唯一真神”的超民族性格。五、希腊为什么在公元前 6 ~前 5 世纪就完成了了不起的神话创造 1、“希腊文化”源于克里特,可以追溯到该地的前雅利安文明。他们在公元前 3000 年代发展起一种典型的、不同于内陆文明的“海上文明”。 2 、希腊迈锡尼人的海外殖民事业流亡海外的迈锡尼人经过短暂的消歇, 就在小亚西部重新燃起文明的曙光。这是一个更为巩固的海上文明, 在这里, 出现了希腊文化史上的第一批文化巨人, 他们使多利亚蛮人的劫后余烬与源
世界文化概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