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对流传热实验报告准数
篇一:传热实验指导
实验一 传热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总传热系数及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2、利用测定的对流传热系数,检验通用的给热准数关联式; 3、应用传热学的概念和原理去分析强化传热过程等问题。
二、实验任务
测定空气在圆形光滑直管中作湍流流动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
三、实验原理
1、无相变时,流体在圆形直管中强制对流时的给热系数(亦称对流传热系数)的关联式为
(1)
Nu?
?d?
对空气而言,在较大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Pr准数实际上保持不变,取Pr=。因流体被加热,故取b=,Prb为一常数,则上式可简化为:
(
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得:
) (2)
(3)
上式中
~
作图为一直线。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速以改变值,同时根据牛顿冷
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给热系数a ,得出数Nu和数Re之间的函数关系,由式(3)确定出式中的系数A与指数a。 2、根据传热速率方程:
Q?KS?tm
当管壁很薄时,可近似当成平壁处理。且由于管壁材料为黄铜,导热系数大,可以忽略管壁传导热阻。又因为在该传热实验中,空气走内管,蒸气走外管。?《i?o因此, 对流传热系数?i≈K。
?i?
Q?tm?Si
(4)
式中:?i—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2?℃); Q—管内传热速率,W; Si—管内换热面积,m2;
?tm—内壁面与流体间的温差,℃。
3、在套管换热器中传热达稳定后,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和热衡算式有如下的关系: Q?WmCpm(t2?t1)(6) 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
Vm?m3600
Wm?
式中:Q:传热速率, W;Vm:空气的体积流量, m3/s;
ρm:空气的密度, kg/m3;
:空气的平均比热, J/kg× ℃;
t1:空气的进口温度, ℃;t2:空气的出口温度, ℃; Δtm:内管管壁与空气温差的对数平均值
(5)
式中T 为内管管壁的温度, ℃。 t1,t2 —空气的入口、出口温度,℃;
管内换热面积: S??diLi (7) 式中:di—内管管内径,m;
Li—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
3、对流传热系数?i的测定
在该传热实验中,空气走内管,蒸气走外管。
对流传热系数?i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实验来测定?i?
Vm?mCpm(t2?t1)
?tm?S
(6)
Cpm和?m可根据定性温度tm
Vm可采取一定的测量手段得到。
查得,tm?
t1?t2
2
为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t1,t2,
5、Nu 及Re的计算
Nu?
?d?
?
Kd
?
?
dVm?mCpm(t2?t1)
?S?tm
du?
Re?
?
四、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是由光滑套管换热器和强化内管的套管换热器组成的,以空气和水蒸汽为传热介质,可以测定对流传热系数,用于教学实验和科研中。通过对本换热器的实验研究,可以掌握对流传热系数?i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m的值;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强化比Nu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⒈ 设备主要技术数据见表1
表1 实验装置结构参数
⒉ 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 ⒊ 实验的测量手段 ⑴ 空气流量的测量
空气流量计由孔板与差压变送器和二次仪表组成。该孔板流量计在20℃时标定的
Nu
,
流量和压差的关系式为: V20??(?P)(8)
流量计在实际使用时往往不是20℃,此时需要对该读数进行校正:
Vt1?V20
273?t1273?20
(9)
式中:?P—孔板流量计两端压差,KPa; V20—20℃时体积流量, m3/h;
Vt1—流量计处体积流量,也是空气入口体积流量,m3/h;
t1 —流量计处温度,也是空气入口温度,℃。
由于换热器内温度的变化,传热管内的体积流量需进行校正:
Vm?Vt1?
Vm—传热管内平均体积流量,m
3
273?tm273?t1
(10)
/h;
tm—传热管内平均温度,℃。
图2 空气-水蒸气传热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
1-液位管;;2-储水罐;3-排水阀;4-蒸汽发生器;5-强化套管蒸汽进口阀;; 6-普通套管蒸汽进口阀;7-普通套管换热器;8-内插有螺旋线圈的强化套管换热器;9-普通套管蒸汽出口;10-强化套管蒸汽出口
空气对流传热实验报告准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