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长江大桥
1
荆州长江大桥建在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与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襄荆高速公路、荆常高速公路相连,是207国道跨越长河的咽喉工程。大桥由北岸引桥、荆州大堤桥、北岸滩桥、北汊通航孔桥、三八洲桥、南汊通航孔桥、南岸滩桥、荆南干堤桥和南岸引桥等9个部分组成,全长4397.6米,桥面宽24.5米,双向四车道,日通车能力可达2万辆以上。
2
荆州长江大桥大桥构成复杂,技术含量高,桥梁结构包揽国际国内大跨度桥梁多种形式,被国内桥梁专家誉为“中国桥梁建设的博物馆”。北汊通航孔桥为主跨500米PC斜拉桥,其跨度居同类桥梁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三八洲连续梁桥,主跨150米,连续长度1100米,是国内目前连续长度最长的连续梁桥
过去,荆州长江汽车渡口,每天摆渡的车辆5000多辆,整日摆着长蛇阵,207国道上的旅客时常因异常天气望江兴叹,滞留荆州。荆州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宣告207国道全线贯通,沟通了湘鄂两省,使中原地区形成一条南北公路交通大动脉,对促进两湖平原的经济发展,推动荆州市城市建设以及长江防汛抗洪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3
荆州长江公路大桥位于湖北省荆州市, 是207 国道跨长江的一座特大型桥。桥位处江面宽约3000 m , 江中有一沙洲, 称为三八洲。三八洲将桥位分为南北两汊, 其中北汊宽约700 m , 南汊宽约450 m , 三八洲长约1100m。桥梁全长为4 177. 60 m。桥址区地表出露地层为第四纪松软堆积砂卵石层, 下伏基岩为泥岩、粉细砂岩, 基岩顶部埋深116~128m。设计行车速度: 100 km/h。设计荷载: 汽2超20, 挂2120。桥面宽度: , ( ) , 不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大桥共由九个桥段组成, 自北向南依次为:北岸桥: 长926m。
(1) 北岸引桥 22 m ×20 m 预应力砼简支空心板。
(2) 跨荆江大堤桥 93+ 150+ 93 (m) 预应力砼连续梁 。
4
(3) 北岸滩桥 5 m ×30 m 预应力砼简支T梁。主桥: 长为2557m
(4) 北汊通航孔桥 200+ 500+ 200 (m) PC斜拉桥。
(5) 三八洲桥 100+ 6×150+ 100 (m) 预应力砼连续梁。
(6) 南汊通航孔桥 160+ 300+ 97 (m) PC斜拉桥。南岸桥: 长270m。
(7) 南岸滩桥 8 m ×30 m 预应力砼简支T梁。
(8) 跨荆南干堤桥 50+ 80+ 50 (m) 预应力砼连续梁。
(9) 南岸引桥 9 m ×30 m 预应力砼简支T梁。
5
主桥结构设计
北汊通航孔桥
北汊通航孔桥主梁采用预应力砼肋板式结构。 , , () , 桥面板厚32cm。为消除边墩支座负反力, 两梁端各70m 范围内采用加大主肋宽度的方法, 增加自重。
索塔采用H 型索塔。 m; m。两塔每根塔柱下边均设有5m 高的塔座。塔上横梁截面高度为4m , 下横梁截面高度为6m , 均设置了预应力筋。
斜拉索采用PES7 热挤聚乙烯拉索, PESM 7冷铸镦头锚锚固体系。拉索最小间距为4m , 标准间距为8m , , °。全桥采用PES72139到PES72283 等8 种规格的斜拉索。
6
主梁设计成飘浮体系, 仅在两端交界墩上设4 个拉压球型支座, 支座设计竖向压力为5000kN , 竖向拉力为2500 kN , 位移量为±400 mm ,转角1°。
7
南汉通航孔桥
南汊通航孔桥主梁采用预应力砼肋板式结构, m。根据受力和静力平衡的需要, 桥面板厚度分别采用32 cm、76 cm、108 cm、132 cm 及实体梁5 种不同的断面型式。
索塔为高度不等的H 型塔。 m , m。
南汊斜拉桥斜拉索采用与北汊斜拉桥相同的材料, 在拉索的布置上南汊斜拉桥塔下不设直索, m , m , m。°。
南汊斜拉桥亦为飘浮体系, 仅在两端交界墩上设4 个拉压球型支座, 由于结构的不对称性, 小边跨梁端的拉压支座需要承受较大的竖向拉力。
8
三八洲桥
三八洲预应力砼箱形连续梁桥, 分两幅布置,主梁设计成两个分离的箱梁。 m ,
荆州长江大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