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雌雄蛤蚧的鉴别.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雌雄蛤蚧的鉴别从外形上区别蛤蚧并不难。一般来说,雄性体大而粗壮,头较大,颈和尾较细;雌性则相反。雄性股部腹面有“∧”形排列的股孔;雌性没有。生殖时期,雌性体后部膨大,更易鉴别。另外, 雄性尾基部腹面紧靠泄殖腔处有两个椭圆形隆起, 叫半阴茎囊, 内有两个半茎(交接器),各有一个开口。用拇指和食指向泄殖腔方向压挤,可见半阴茎翻出体外。雌性不具上述特征。摘要: 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 Gekko gecko Linnaeus 除去内脏的干燥体。为名贵中药,始载于唐《海药本草》, 宋代《开宝本草》日:“蛤蚧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 形如守宫, 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长”。以其雄性鸣声“蛤”,而雌者鸣“蚧”,雌雄同居鸣声各异,故蛤蚧之称由此鸣声而号之。蛤蚧是广西特产药材之一,分布全省各地;广东和云南次之。以体大, 蛤蚧又名仙蟾。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后的全体。雄者“蛤声”, 雌者“蚧声”, 且常为对偶成双出没, 故名“蛤蚧”。早在 2 千多年前的《杨雄分言》中, 就有明确记载。是一种补肺益肾,定喘止咳,助阳填精的最好药物。该品从 2 月中旬至 11 月底为活动季节, 5至9 月为旺盛活动期。常以几条或单独栖息于坟墓洞穴或石缝间, 昼伏夜出。以嘴作自卫武器, 见人即弃尾而逃。据宋·《开宝本草》云“蛤蚧……,药力在尾,尾不全者无效”。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亦有资源分布。我国以广西分布面最广, 数量大, 质量亦佳。最高年份的 196 3 年,广西全区收购蛤蚧 万对, 1966 年最高年出口量达 万对。商品以个大、全体完整,尤尾部无损、无虫蛀者为优。故广西为蛤蚧的主产区,其产品为地道商品。【历史资料】《雷公炮炙论》:“蛤蚧,凡使,须认雄雌,若雄为蛤,皮粗口大,身小尾粗,雌为蚧,口尖身大尾小。男服雌,女服雄。凡修事,服之,去甲上、尾上并腹上肉毛,毒在眼,如斯修事了,用酒浸才干, 用纸两重,于火上缓隔纸焙炙,待两重纸干焦透后,去纸,取蛤蚧,于瓷器中盛,于东舍角畔悬一宿,取用,主可十倍,勿伤尾,效在尾也。”《开宝本草》:“治久咳嗽,肺劳传尸。”《海药本草》: “治肺痿咯血,咳嗽上气。”《本草纲目》:“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又云:“蛤蚧补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本草备要》:“补肺润肾,益精助阳,治渴,定喘止嗽,肺痿咯血,气虚血竭。”蛤蚧别名仙蟾、大壁虎。蛤蚧性平、味咸。归肺、肾经。功能:补肺益肾,纳气定喘, 助阳益精。雄者为蛤;雌者为蚧。雄雌常成对拥抱,故名蛤蚧。蛤蚧异名仙蟾、大壁虎。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主产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功用主治>补肺益肾,定喘止嗽。治虚劳,肺痿,喘嗽,咯血,消渴,阳痿。《纲目》:“补

雌雄蛤蚧的鉴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