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苏-35 和歼-11B 苏-35 ( 也称苏-35BM , 以示和原来的苏-35 的区别) 是苏霍伊走了一大段弯路后,最后推出的第二代单座苏-27 。在惊世骇俗的苏-27 基本型之后, 苏霍伊先后研制了三翼面的苏-35 (老)、三翼面加推力转向的苏-37 (老)、前掠翼的苏-47 ( 临时代号), 但最后回到了常规的苏-35 ,既没有用三翼面,也没有用前掠翼,连推力转向都不能确定是不是使用。歼-11 基本型就是苏-27 基本型。中国的引进许可限制很多,引进也不包括发动机和雷达。这十几年来, 中国的发动机和雷达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加上对引进的苏-27 抠细吃透,自然而然地推出了歼-11 的改进型歼-11B 。在中国引进苏-30MKK 的时候,印度同时引进了苏-30MKI 。至今人们还在争论 MKK 先进,还是 MKI 先进。事实上, MKK 也好, MKI 也好, 两者都不代表苏-27 的未来,苏-27 的未来在苏-35 和歼-11B 之间。苏-35 的机翼和边条前缘明显是暗色的雷达吸波材料无独有偶,歼-11B 也是一样的处理双座的苏-30MK (新)不是苏-35 的双座型,而是 MKI 的进一步发展型,机翼和边条前缘没有雷达吸波材料处理传统苏-27/ 苏-30 在机背有一个大型的减速板,歼-11B 保留了这个特征但苏-35 取消了机背减速板, 不仅减轻了重量, 也增大了机内载油量苏-27 的一个基本问题是隐身处理十分缺乏。在不改变基本气动布局的情况下, 采用雷达吸波材料是最好的捷径,苏-35 和歼-11B 都采用这个技术, 但从 MKI 发展而来的苏-30MK 没有, 是一个很扎眼的缺失。歼-11B 采用了相当比例的复合材料,如机翼蒙皮、垂尾、平尾,但苏-35 没有裸机的图片, 不大好说到底用了多少复合材料,苏-30 系列极少采用复合材料,俄罗斯飞机也没有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的记录。如果苏-35 还是铝合金为主,那隐身性能可能略低于歼-11B 。不过材料对隐身的作用不如气动外形, 两者的气动外形基本相同, 可能把材料隐身上不大的差别都掩盖了。但复合材料对减重的作用的明显的,这一点上歼-11B 可能领先一步。苏-35 采用加大推力的 AL-41 ,这和 AL-31 是同一个核心,而不是米格 I-44 的“正宗”版 AL-41 , 但采用先进的 FADEC 。 FADEC 是全权数字发动机控制的简称, 这是发动机版的数字电传, 可以实时对发动机工况最优化,保证可靠性、耐粗暴操作性、维修性。现在还不清楚 AL-41 是否采用推力转向, 但俄罗斯有这个技术, AL-41 采用推力转向只是成本和可靠性问题。没有技术上跨不过去的难关。歼-11B 采用太行, 一般认为推力比 AL-31 要大。由于这是全新研制的发动机, 正好和中国 FADEC 的发展同步, 没有理由不采用 FADEC 。太行核心来自通用电气 F110 ,这是美国第二代战斗机涡扇( AL-31 是俄罗斯的第一代战斗机涡扇), 更为先进, 因此潜力更大。通用电气用来和普惠 F119 竞争的 F120 发动机核心就是从 F110 发展过来的。太行的推力转向如果现在还没有配备,那也是一个时间问题。苏-35 采用数字电传飞控,苏-27 采用模拟电传飞控。模拟电传飞控简单、可靠、响应时间短, 但数字电传飞控可
比较苏-35和歼-11B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