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池塘养鱼中细菌性疾病的防治.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池塘养鱼中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天水市麦积区位于六盘山地, 陇东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的交接处, 素有甘肃东大门之称, 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带, 水域主要有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和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 水域滩涂面积为20 多万亩, 可开发利用的8 万多亩, 年平均气温7~11 ℃左右, 无霜期140~185d, 天然渔业资源丰富, 有大鲵、秦岭细鳞鲑、渭河裸唇鱼等50 余种。适宜在我区养殖的常规品种也有20 多种。
  近年来, 我们麦积区渔业发展虽然初具规模, 模式化经营的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但是由于受到我国加入WTO 的影响, 我市乃至我区的常规养殖品种受到严峻的挑战, 药物残留问题对我区的水产品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天水市政府对我市的渔药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整顿, 并对经营户和生产者转发了水产禁用药物名目, 如氯霉素、呋喃唑酮、孔雀石绿、五氯酚酸钠、利巴韦林等。并且在各县区业务部门的大力协助下, 违禁渔药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我们麦积区池塘养鱼的过程中, 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比较频繁, 发生面积较大, 但受其商品价值和市场消费所限, 生产者经常还选用一些老方法进行疾病的防治, 甚至使用一些违禁渔药。这样水产品的品质不但受到严重的影响, 并且养殖品种的抗药性日愈增加, 而且排出的养殖废水对水域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在常规养殖鱼类病害防治中, 探索新方法尤为重要。我们麦积区水产工作站和甘泉镇廖庄村生态养殖协会联合, 探索推广一些新方法、新药品的用药剂量, 现推广给大家以做参考。
  
  1 肠炎病
  
  该病的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为条件致病菌, 整个养殖过程中鱼类的肠道中都存在此类病菌。一般情况下不发病, 但当受到水质环境恶化, 溶氧降低, 投喂变质的饲料, 以及投饵不定时、不定量等原因影响, 造成鱼类暴食, 引起鱼体的抵抗力下降、发病, 病鱼排出体外的粪便污染水体及饲料, 造成其它鱼体发病形成流行性态势。当水温超过18 ℃时, 该病即可流行, 一般在3 月下旬至10 月中旬多发,病鱼腹部膨大有红斑, 肛门红肿, 轻轻挤压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 剖检可见肠壁充血发炎, 肠道内无食物, 有黄色黏液, 内壁糜烂。
  疾病发生后要采取外消内服的办法。可采用大蒜( 2 500g/亩) 捣碎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同时在饲料中加嘉菌敌一号( 2g/kg) 进行投喂, 增强鱼体免疫力, 连续投喂, 病情即可控制, 严重时隔日加投。
  
  2 烂鳃病
  
  该病的病原体为屈挠杆菌, 一般是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而引起, 尤其是鱼的鳃部因运输、捕捞、拉网等机械损伤后更易感染发病。该病在水温15~30 ℃都可发病, 并且随水温升高越容易发病。病鱼体肤发黑, 食欲锐减, 打开病鱼的鳃盖可见内壁皮肤发炎充血, 鳃丝肿胀, 中部多见小窗, 黏液增多, 未端缺损, 大部分病鱼鳍条颜色暗淡发白, 该病发生后的预防办法是: 首先捞出严重病鱼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它病鱼在防治过程中要轻要快, 避免鱼体受伤, 养殖过程中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 发病时采用粒粒溴锌( ) 全池泼洒即可。
  
  3 细菌性败血症
  
  此病是目前危害水产养殖种类最广, 流行期最长的疾病

池塘养鱼中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