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讲座
自闭症儿童社会情绪技能训练
自闭症儿童社会情绪技能训练
本课程在设计时的几个基本假设:
1、社会情绪技能是学来的行为,是可以教导的。
2、行为管理问题乃是学生社会情绪技能缺陷的问题
3、社会情绪技能乃是学业技能的先备技能
4、社会情绪技能愈早教愈好
5、社会情绪技能教学的方式,基本上和学业的教导相似,
亦可以用认知的方式来教社会情绪技能
6、EQ能影响一个人的成就,学历和机会
自闭症儿童社会情绪技能训练
一、社会能力
1、社会能力的不同定义
(1)乐能(Lerner、1997)定义为
a、能和他人发展正向的关系
b、具有正确的和年龄适当的社会认知
c、无不适应的行为
d、能表现有效的社会行为
(2)葛斯汉(Gresham、1986)认为:
社会能力是依照判断,评估某人工作表现是否
适当的名词。
他将社会能力分为:适应行为和社交技巧。如下图:
第一讲 理论研究基础
自闭症儿童社会情绪技能训练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一、家庭中儿童的社会化过程
1、认知社会化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有一个社会基础,儿
童与一个有能力的人间的交往对促进其社会技能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儿童与成人间的相互
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儿童的发展水平必须达到“最近发展区”。
其次,儿童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
再次,成人要能够敏感地觉察孩子的需求,及时作出
反应或停止帮助。
自闭症儿童社会情绪技能训练
2、情感社会化
社会文化传统对儿童情感的社会化,特别是情感的
表现形式影响较大,影响方式有三种:
a、某些社会对情感的表现方式有所限制;
b、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有些情感占绝对优势;
c、情感的表达方式具有文化特定性。
父母的情绪水平对亲子互动的影响:
情绪水平低的父母对儿童的支持较少,批评和干扰
多,对孩子的消极情绪也较多;儿童则感到比较冷
漠,从亲子交往中体验到的兴奋和乐趣也较少。
自闭症儿童社会情绪技能训练
3、亲子关系影响儿童社会化的机制
(1)态度转变
态度转变指父母通过种种方式改变儿童的态度,使
儿童接受,内化行为规范的过程。
父母改变儿童态度的方法有:使用权利,爱的收回
信息内化。
(2)模仿
在社会交往中,儿童一方面通过直接观察他人的行
为学会新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产生
的后果得到“替代性强化”。
(3)认同作用
(4)归因方式
自闭症儿童社会情绪技能训练
二、同伴关系和友谊
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基本上是沿着两条路线进行:
最初几年主要在家里度过,与其相互作用的主要对象
是父母;逐渐疏远与父母的交往走到同龄伙伴中去,
形成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分为:同伴群体关系;友谊关系。
同伴:儿童与只相处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同伴关系: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间的一种共同活
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1、同伴关系的功能
(1)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而已获得熟练成功的
社会技巧。
(2)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有利于情绪社会化,有利于培养儿童对环境进行积极
探索的精神。
自闭症儿童社会情绪技能训练
(3)儿童的同伴经验有利于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2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趋势
(1)婴儿期
范德尔的研究指出:
大约2个月,婴儿能注视同伴;3到4个月能相互触
摸和观望;6个月能彼此微笑和发出“哑哑”的声音;1
岁出现社交行为,如大笑、打手势和模仿。从第二年
起出现互惠性游戏。
婴儿期同伴间的相互作用的发展阶段:
a、客体中心阶段
b、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c、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自闭症儿童社会情绪技能训练
(2)学前期
集体游戏
平行游戏
单独游戏
T1
T2 T3 T4 T5 T6
观察类别总数
发展阶段
三类游戏的发展变化
自闭症儿童社会情绪技能训练
3 儿童的友谊关系
友谊概念的五个阶段:
阶段0:即时性游戏(约3—7岁)
阶段1:单方面游戏(约4—9岁)
阶段2:公平气氛的合作(约6—12岁)
阶段3:亲密和相互分享关系(9—15岁)
阶段4:自主的相互依赖的友谊(12岁以后)
自闭症儿童社会情绪技能训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