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复习.doc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
一、 宇宙和微观世界
1、 宇宙由物质组成:
2、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3、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 增大。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 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 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 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4、 原子结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纳米科学技术:lnm=10-9m
二、 质量:
1、 定义: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 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 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 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g、mg
3、 测量——托盘天平
注意事项
结构: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分度盘、指针
使用步骤:放置、调节、称量(左物右码,先大后小)。
三、密度:
1、 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 公式:p=m/V
3、 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 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lg/cm3=103kg/m3。
,,它表示物 理意义是:。
4、 密度的应用:m=pV, V=m/p
鉴别物质②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③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
5、 密度的测量
原理:p=m/V
量筒(量杯)的使用:视线
6、 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热胀冷缩
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 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 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计算公式:v=s/t ,变形得:s=vt, t=s/v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单位 大。换算:lm/s=。
3、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 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三、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 长度的单位
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im)、 纳米(nm)
2、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4、 时间的测量
单位:秒,符号s
秒表续数:
5、 误差
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 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 免
四、 力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形变。
2、力的单位:牛顿(N)
3、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 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 力的示意图: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
5、 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 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 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五、 牛顿第一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 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2、 惯性:
⑴定
初三物理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