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曹丕的诗文?曹丕诗的题材内容:曹丕诗现存约 40首,可分三类: 纪事抒情、游宴、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黎阳作》、《陌上桑》写征伐之事,既有克敌制胜的豪情,也有征人行军之苦。述宴,如《芙蓉池作诗》、《於玄武陂作诗》等,描摹细致,文词富丽,在山水诗的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一类成就最大,属代人立言的拟作体。《燕歌行》抒写思妇之情,音节和婉,修辞精美, 是曹丕的代表作。《於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言离别之苦,凄婉动人。可见诗人生逢乱世,对人间别情,是有切身体验的曹丕诗的风格?曹丕诗有文士气,以文人深婉细腻的笔触,写出乱世中人的内心世界,因而颇得《古诗十九首》的风致。《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此语概括较为准确?曹丕的文与赋辞赋现存 26篇,建安文人中仅次於曹植。可分两类:述军个人情怀。文章的成就不在诗赋之下,代表作《典论》、《与吴质书》、《答繁钦书》等。《典论·自叙》叙写生平,通脱而生动。《与吴质书》叙朋友间生死离合之情, 兼有随感式的文学评论,是过去的书信之文所没有的; 《答繁钦书》描写美人舞乐,辞极绮丽,近於辞赋,即在曹丕文章中, 也是别具一格的?曹丕的文学地位与影响诗体方面,曹丕《燕歌行》首创七言歌行体,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诗韵方面,曹丕不独已认识到诗歌当有音韵之美,而且在实践中还进行了多种有益的尝试。《燕歌行》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典论·论文》, 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曹丕,字子桓,生于灵帝中平四年(公元 187 年), 死于魏黄初七年(公元 226 年)。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乱世,曹丕便“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 ”,典论自序说道: “余时年五岁。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射矣。以时之多难,故每征,余常从。”他多次随其父于金戈铁马间南征北战,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惨状,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所有这一切,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生活基础,也确实在他的诗歌里得到了真实的反映。曹植——七步成诗惊天下?( 192~232 )字子建,曹丕的弟弟。卞氏所生第三子。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在建安文人中,他的作品留存最多,对当时及后代的影响最大。后人评价也最高。? 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早年即有「绣虎」雅号。一度受到曹操的信任,几被立为太子。最后终於失败。曹操立曹丕为嗣,诛杨修,曹植荣宠日衰,曹丕即位, 杀丁氏兄弟,曹植也受到迫害,屡改封地,名为王侯, 行动却不得自由,动辄获咎,如同囚徒。黄初之世,始终处在生命恐惧之中。? 曹丕死, 明帝曹睿即位之后,曹植的处境有所改变, 他一度焕发希望,上表请求自试,终不为所用,於太和六年,抑郁而终。“三曹”文学:建安文学?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汉沛国谯(今亳州) 人曹操组建青州兵,挟持汉献帝,统一北方,社会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曹操父子皆有高度的文学修养,由于他们的提倡,
三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