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古诗石灰吟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là)族俘(fú)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
作者简介
第1页/共12页
石 灰 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2页/共12页
:石灰赞歌。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凿,撞击,雕琢。锤,敲打。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虚指,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手法。
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全、都。
隐指高尚的节操。双关语,既指石灰的颜色纯洁,
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人世间。
理解词意
石灰吟
千锤万凿
若等闲 :
浑:
清白:
人间:
第3页/共12页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
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即使粉身碎骨全不惧怕,
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间。
第4页/共12页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写出了它历经磨难,却又保持着自身的廉洁与清白。同时,作者也借石灰来激励自己,写出了自己对其今后的人生的宏伟追求。希望自己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也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绝不屈服。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第5页/共12页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第6页/共12页
我在我未来的房子周围栽上许多竹子,我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正直、虚心、高洁的人。
我在书房里摆上几盆青松的盆景,以表达我要像青松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永不言弃!
我的朋友都是一些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中也不难看出我和他们都是一样的积极上进的学生。
借物喻人
第7页/共12页
石 灰 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8页/共12页
《石灰吟》的作者是( )。吟是( )。诗人用(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 )的品质,表达了诗人
( )
明朝的于谦
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托物言志
宁死不屈
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第9页/共12页
古诗石灰吟PPT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