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方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doc基于培养方案的木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之际,高校势必将考虑根据发展规划纲 要的要求,结合木校实际,进行相应的教育改革。就高校来说,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探索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实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因为人才培养 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根木性文件。本文结合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实践,阐述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应该把握的四个原则,以及如何结合地域特征和本校实际,凸显本 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
关键词:人才培养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高校
一、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战略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 学改革工程,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贯彻落实国家高等教育方针 政策,需要树立求变创新意识,持续不断的改革,以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这种变革 不是全国整齐划一的模式,各大高校要结合自身地域优势,发挥木校传统学科优势,办出特 色。各高校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的关 键在各校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在国家新的教育政策指导下,各高校积极主动的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贯彻教育思想、落实高等教育方针政策。本文以广东省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阐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以及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突出自身特色具体做法。
二、 修订的原则
鉴于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在修订的过程中务必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 准确定位
学校发展定位指: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和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制定学校发展总体战略目标, 根据总体战略目标给学校人才培养准确定位,然后各专业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制订木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如,华南农业大学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 实现此目标,对培养人才的定位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专门人 才。结合地域特征,构建符合学校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 新农村建设需要新时期人才。
2、 统筹协调
首先,学校根据战略发展目标,统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校 战略目标一致。因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学校为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校级公共基础 课需要由学校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提供不同课型的公共基础课供不同学科专业来选择,还 包括,学分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也要由学校设置统一的规范。其次,因大多学校都是多学 科、综合性大学,经常出现各专业课程交叉现象,需要学校统一协调。比如,校级公共平台 课程,学校必须统一协调,在最高学分限定的情况下,如何分配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之 间的学分,就必须有学校组织协调,共同寻求平衡点。华南农业大学统一要求每个专业的人 才培养方案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 学课程和就业创业教育。对于通识教育课程,比如英语、政治课程国家有统一规定,文科公 共选修课和理科公共选修课程的学分分配需要学校统一设定;对于基础教育课程的协调工作 量比较大,比如数理化课程,不同专业对知识深度和广度需求不同,学校要组织开课单位设 置不
基于培养方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