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区别
概念图相关的英文有两个词:Concept Mapping 和Concept Map。前者也可以翻译为“概念构图”,强调形成概念图的过程,后 者一般翻译成“概念图”,强调概图构图的结果。概念构图是康乃尔 大学的诺瓦克(. 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 Ausubel)的 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12]。概念图的发明人诺瓦克博 士是一位学者,因此概念图有着浓厚的学术内涵。 诺瓦克博士将概念 图定义为:使用节点代表概念,使用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知识组织 和表征工具[13]。从定义上可以清楚看出,概念图是一种知识的组织 和表征工具,这种工具的特征包括:图示化、突出概念、突出概念之 间的关系、突出概念之间的层次。图示化,也就是将概念之间的关系 非线性化,是其与其他知识表征工具(如线性文本)的最大不同。
同样,思维导图对应的英文包括 Mind Mapping 和Mind
Map ,前者表示构图过程,后者表示构图结果。思维导图最初是 20
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东尼?W赞(Tony Buzan)发明的一种笔记 方法[14]。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 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15]。思维导图的发明人东尼 福赞是一位畅 销书作者,因此其著作并不追求科学的严谨性, 所以至今没有看到思 维导图的严格定义。根据博赞本人的定义,思维导图是一种“笔记方 法”,但有很多使用者感叹“思维导图记笔记一点也不方便”。这部分
是由于使用者不熟练所致,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思维导图本质的认 识不够。实际上,将思维导图理解为“笔记方法”是其实对应着两个词: note taking和
note making 。前者可翻译为“记笔记”,是指在读书、听讲座、交 流时将别人的思想记录并整理下来;后者则可翻译为“做笔记”,是指 将自己的思想激发并整理出来,如写一篇论文,做一份讲稿等。从这 个角度来看,思维导图的最核心目的是激发并整理思考, 采用的手段 是“从中心向周围发散的非线性笔记”。可以看出思维导图是针对线 性笔记的不足而发明的一种新型笔记工具, 与线性笔记最本质的不同 也是其“非线性”。这里,我们不妨也为思维导图下个定义:思维导 图是为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的可视化、非线性思维工具。
从可视化这一点上来看,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有着相同的“非线性 图示”的特征,但其核心目的则明显不同,前者在于表征知识,后者 在于激发和整理思考。当然,在实际应用上,概念图在一定意义上也 可以很好的激发和整理思考,思维导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较好的表 征知识。两者的核心差异将在后面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核心差异” 一节中论述。
概念图、思维导图的“能”与“不能”
随着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应用的不断深入,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宣 传更是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尤其是思维导 图一下子被包装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培训机构扯起大旗,声 称他们的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培训班可以激发学员潜能,帮助学员掌握 使用大脑的终极秘籍,使学员成为“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甚至获得 “超意识”等等。罗辉在其所著《打开智慧的魔盒 :思维导图、概念 图应用宝典》
[16] 一书中更是用了 “乱花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区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