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阿q正传有感1000字阿q正传读后感1000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阿q正传有感1000字_阿q正传读后感1000字
阿q正传读后感1000字(一)
《阿Q正传》最初发表于《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鲁迅在谈到这篇小说的写作动机时曾经说过,主要是为了揭示国人的灵魂。
(《阿Q正传·英文版序》)鲁迅在这篇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鲁迅对阿Q表现表现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乡村流浪汉阿Q的。《阿Q正传》通过阿Q和他周围人的冷漠形象地揭示了中国农民的麻木和不觉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也折射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致命弱点。
阿Q是一个贫苦的流氓无产者的典型。
阿Q是个受压迫的农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无名无姓。有个姓氏却被赵太爷剥夺了。只能靠打短工为生活。别人舂米,他便舂米;别人插秧,他便插秧。
阿Q性格的最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中无法获得满足只好在精神上、在幻想中寻求自我安慰。小说中的《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都是他的这种精神胜利法的表现行状。归纳起来,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特征有:自欺欺人、自我安慰。阿Q只求在精神上战胜对方,既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死要面子又欺软怕硬,麻木健忘而糊涂终生。比如,被人打了,就用儿子打老子来自我安慰;别人说他混得差,他就用祖先比你阔来搪塞。具有惊人的健忘症。前面被人打了,转身之间忘得一干二净。转嫁痛苦,耍无赖。畏强凌弱是他性格的重要特点之一。刚刚被强者假洋鬼子用哭丧棒打得鼻青脸肿,转眼之间就去欺辱小尼姑,强行摸小尼姑的头,还说为什么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偷了别人家的萝卜,却要萝卜说话。等等。
但精神胜利法不是阿Q最根本的特征,他的根本性格是缺乏起码的自我意识和个性意识。
阿Q的身上还有封建的正统思想和传统意识。他认为,凡是革命都是与他作对,革命党捉住都要杀头。这体现了阿Q身上的保皇意识。他自己虽然经常受到别人的侮辱,但却以欺侮女人为乐。并且认为女人是祸水,自认为男女之大防甚严,超过了古今的圣贤。尽管到处流浪,还要传宗接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这种宗法家族思想的体现。
阿Q参加革命,其实对革命并不了解,一个把自由党变成了柿油党的流浪汉眼中的革命,是完全根据自己的本能来确定其含义的。在阿Q的眼中,革命就是古代戏曲中的场面银盔银甲。三尖两刃刀;所谓的革命,就是抢得财产,把秀才家的宁式床搬来;就是抢得女人,把秀才老婆和女儿等女人抢来,享受他得三妻四妾式的帝王生活;就是仇杀,把秀才等杀掉,把王胡杀掉;就是欺压别人,让小D搬东西,搬不快就打。所以,阿Q的革命一旦成功将比失败让人更加可怕。
阿Q性格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它与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中国屡遭外国侵略的屈辱历史相联系。是那种虽然破落,但还自认为是天朝上国的鸵鸟精神的折射;它也是中国小农经济社会的产物。中国小生产者的保守落后、不觉悟等弱点使阿Q这样的农民更容易染上精神胜利法。同时,阿Q的性格还与传统的儒家文化尤其是道家和释家文化相连接。回避现实和不敢面对现实,是阿Q和传统的道家和释家文化的相通点。
《阿Q正传》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鲁迅写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就是要揭露国民的劣根性,因此,阿Q的性格就是现代中国国民性的象征。小说特通过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揭露了中国的民族劣根性,揭示了病态社会人们的病苦,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读阿q正传有感1000字阿q正传读后感10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onderZ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7-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