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性公园规划的探讨.doc主题性公园规划的探讨
作者:佚名 类别:设计规划 日期:2008-4-24 17:06:54 访问:275
摘 要:文章就我国目前在开发建设主题公园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认为不能就主题公园论主题公园,而应树立以大众文化为内 涵、以综合效益为目标、以区位组合为关键的规划设计理念。提 出了可行性分析、主题策划、产品组合、游线设计、设施布局、 环艺设计、形象策划、文化展示、经营管理和营销策划等方面的 基本思路与对策。
关键字: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理念;对策
概述
讲述了国外大小公园的发展史,并举例说明了具体的情况;随而 谈到了中国国内的各类公园的发展的具体情况。说明了公园发展 的要素,模型,内容,重点以及以后的趋势形态。本问还讲述了 公园规划的基本理论,国内外人士对公园发展的要求等等。
一、公园规划的基本理论
所谓的分区规划就是将整个公园分成若干个小区,然后对各个小 区进行详细规划。根据分区绘画的标准,要求的不同,可分为2 种形式。
景色分区是我国古典园林特有的规划方法,在现代公园规划中仍 时常采用
O景色分区是将园地中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突出的某片 区域划分出来,并拟定某一主题进行统一规划。
在公园中构成主题的因素通常有山水、建筑、动物、植物、民间 传说、文物古迹等。一般来说,面积小、功能比较简单的公园, 其主题因素比较单一,划分的景区也少;而面积大、功能比较齐 全的公园,如市、区级综合性公园,风景游览区等其主题因素较 为复杂,规划时可设置多个景区。如杭州花港观鱼公园,面积 18hm2 ,共分为6个景区,即鱼池古迹区、大草坪区、红鱼池 区、牡丹园、密林区、新花港区。每一景区都有1个主题,如牡 丹园以种植牡丹为主。园中筑有土丘假山,山顶置牡丹亭,十多 块牡丹种植小区在山石、红枫和翠柏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出。
功能分区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受苏联文化休息公园规划的影 响,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而初步形成的一种规划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宣传教育与游憩活动的完美结合。因此公园用地是 按活动内容来进行分区规划的。通常分为6个功能区,即:公 共设施区;文化教育设施区;体育活动设施区;04儿童活 动区;05安静休息区;06经营管理设施区。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我国20世纪50年代兴建的一批公园,如 合肥逍遥津公园(1950年)、北京陶然亭公园(1953年)、哈尔 滨文化公园等均是参照苏联文化休息公园的模式规划建设的。 景色分区和功能分区这两种理论各有所长,景色分区是从艺术形 式的角度来考虑公园的布局,含蓄优美,趣味无穷;功能分区上 从实用的角度来安排公园的活动内容,简单明确,实用方便。一 个好的公园规划应当力求达到功能与艺术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二、 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发展策略
一、主题公园产业特性分析
高投入高成本
明显的生命周期性
主题产品衍生产业尚未形成
客源市场集中在国内和亚洲文化圈
三、 中国主题公园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要素
准确的主题选择
恰当的园址选择
独特的主题创意
深度的主题产品开发
灵活的营销策略
四、 公园的分类
自然风光。如各种森林公园
文物古迹。如故宫、颐和园
人造景观。如各类主题公园
目前我国主题公园按主题类别划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主题类别典型例子
民俗风情民俗文化村(深圳、海南、云南、桂林、西安、北京) 自然生态 青青世界(深圳)、野生动物园(深圳)、水族馆(北 京)、海洋公公园(香港)
未来科技 未来时代(深圳)、未来世界(杭州)、天河航天奇观
(广州)
历史文化三天国城
(南海)
缩景观 锦绣中华(深圳)、世界之窗(深圳)、老北京微缩景园
(北京)
康乐休闲水上乐园(深圳)、夏宫(沈阳)、欢乐谷(深圳)
我国的主题公园经营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广东模式”与“江苏模 式”
“广东模式”以深圳及广州为代表,典型作品有:锦绣中华, 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世界大观等,其成功的关键是区位 优势和市场优势。本身有巨大的客源市场:富裕的珠江三角洲居 民及打工移民,及比邻的港澳台及东南亚游客。其自然旅游资源 及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十分贫乏。在这种情况下,釆用移植国外的 人文景观,及国内的文化风俗,借助其优越的市政设施及接待能 力,经营得非常成功。可以说广东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移植。
江苏模式以挖掘地方文化而成功。吴文化园就是其典型代 表,依托吴学研究所,挖掘吴国的建筑,饮食,歌舞,蚕桑,纺 织,水利,舟桥等传统地方文化来吸引游客。
成功的典范
中国主题公园从无到有,已
主题性公园规划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