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建设标准社区党支部建设标准(试行)
社区党支部建设标准(试行)
一、组织设置
(一)设置标准
,应当设立党支部。党支部党员人数一般不超过50人。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应合理划分党小组。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应按规定设置相应党组织。
、商务楼宇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建立党支部,实现社区内基层党组织设置全覆盖。在村改社区、新建小区、流动人口聚集地,可设置区域性党支部。
。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行兜底管理。
(二)调整撤销
1. 党支部的成立,一般由社区提出申请,镇党委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并批复,批复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月。
,党支部需调整或撤销的,一般由党支部报镇党委批准,也可以由镇党委直接作出决定,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做到设置规范、调整及时。
二、班子建设
(一)班子职数 社区党支部一般设委员3至5人,最多不超过7名,其中:设书记1名,必要可设副书记1名;正式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不设支部委员会。社区党委一般设委员5至7人,其中:设书记1名,副书记2名。鼓励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委员交叉任职,党组织书记与居委会主任一般应当“一肩挑”。注重吸纳驻区单位党员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
(二)班子选任
,党支部书记、副书记一般由党支部委员会会议选举产生。
、协调能力强,熟悉党务工作,善做群众思想工作,威信较高的人员担任。
(三)任职期限 社区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任期届满后,按照上级部署统一组织换届。
(四)后备培养
-2名的要求,建立社区后备干部队伍。
,一般应从综合素质高、工作实绩好、群众反映好、有培养潜力,年龄在40岁左右及以下,现任社区“两委”班子副职以上干部中产生。
,一般应从服务群众有感情、推动发展有本事、做事公道正派,年龄在35岁左右及以下,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中产生。
,加强对后备干部的跟踪考察、动态管理和培养锻炼。社区干部出现缺额时,优先从后备干部中选拔。
三、党员管理
(一)发展党员 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落实发展党员全程记实办法。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每半年进行1次考察。注重在社区工作者、经济能人、社团骨干等,尤其是35岁以下社区青年中发展党员。
(二)教育管理
,积极开展党员组织关系网上转接,组织关系管理规范有序。每年审 核1次《流动党员活动证》,每半年开展1次流入、流出党员情况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党支部书记和支委委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56学时。年老体弱党员学习,可采取灵活有效方式进行。
“固定学习日”活动,每次集中学习培训不少于2小时,学习内容
党支部建设标准社区党支部建设标准(试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