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走进今天的中学校园, 我们会发现许多中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 我们调查了本校的部分学生和老师, 据他们了解, 每个班里约有 10 个左右的学生使用手机,有的班级甚至更多。按照一个班 60 人计,有大约 16% 左右的中学生使用手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这些使用手机的学生中, 分为固定和临时两类。固定的是家长亲自给孩子买的, 学生可以自由支配, 而临时的是当家长在某个时期不用时, 拿给孩子用的。小县城如此,大城市又如何呢?据网上资料显示,一个记者在两所中学发放了 500 份问卷, 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作了一次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是: 拥有手机的学生达到 258 人, 占调查总人数的 % , 其中以高中学生为主。在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其比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就连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外籍教师也对此感到惊讶。那中学生该不该拥有手机呢?对于中学生使用手机是利是弊,引起校方和学生家长们的极大关注。家长:用手机“遥控”孩子行踪主张给孩子买手机的家长都表示, 买手机的目的一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找到孩子, 比如放学后能督促其尽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路遇歹人, 也能及时用电话报警。我们来听几位家长的声音: 一女士声称“现在的手机价格不高, 样子又很漂亮, 给孩子买一个, 联系起来挺方便的,省得一整天都找不到人。”暑假就给 17 岁的儿子刚买了一部手机。另一位家长也说“孩子有了手机之后,我们之间的交流多了。以往总好象儿子大了就与妈妈有了代沟, 现在, 他会时不时地给我们发发短信, 聊聊天开开玩笑。家里气氛好多了。”手机实际上是一根“绳”,能“拴”住孩子让做父母的放心。看来, 家长们的本意是好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手机的学生也给家长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刘先生也给今年升入中学的儿子买了个手机。谁知, 每当刘先生有事需要马上找到儿子时, 手机总是“关机”, 怎么着急也联系不上, 现在, 儿子照样晚回家, 理由不是手机没电了就是忘记了开机,反正他能有一百个理由等着你。一位家长还说, 自从给孩子买了手机, 孩子干脆不用家里的电话了, 常躲着父母用自己的手机对外联系。家长还承认, 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方面的内容少, 主要用于学生之间发短信、玩游戏, 或是登录互联网。有一些同学对父母这片好心的理解为:“父母动不动就给我打电话, ‘监视’我的一举一动,特烦人。”学生:同学有,我也得有。某生看到班上 50 名学生中,有 10 多人拥有手机, 他闹着非要个手机不成, 理由是其他家长都给孩子买了手机, 自己的孩子天天吵着要,手机和自行车一样不能“落后”。据一位班主任统计,从 9月1 日开学至今,她的班上又有 8位同学新买了手机。有时, 一到课间休息, 就见学生们彼此“切磋”着自己的新手机。手机是联络的工具,不过手机有了,联络家长的主动权在孩子手里,至于怎样联络和联络什么就要看他们出于什么目的。我曾经就目睹了这么一幕:在一辆公交车上,看见七八位身着校服的中学生聊得正欢, 一位男生提出晚餐“聚聚”, 另一位男生马上提出要联络家长。只见他掏出手机拨通电话说:“妈, 晚上我要加课, 复习得很晚, 不回家吃饭了。”打完电话还得意地对同伴说:“有电话就是方便”。我想这不是个别现象,手机已方便了他们的说谎。老师:短信干扰课堂教学对于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许多校方的态度十分坚定:手机干扰课堂, 黄色信息害了孩子。据报介绍, 在校生使用手机大都是用于玩游戏和接收短信息, 尤其是黄色消息泛滥, 这些黄消息又是从网上或其它渠道得来的。手机干扰课堂影响了正常教学, 让很多老师都十分头痛。一位班主任说, 他上课时经常听到手机铃声, 虽然一些学生将手机处于静音,但是手机的短音提示功能还是影响了课堂秩序, 一些学生痴迷课堂发送短信息更令老师们头痛。他介绍说, 开学后校方就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组织过几次专门检查,当场收缴了部分手机,从查收手机情况来看,这些学生主要在课堂上悄悄发送信息,其中“黄段子”占七成以上。这些内容无疑有害孩子身心健康。学生愿意用手机发短信是因为“一对一”手法较为隐蔽, 写纸条容易被人发现和被老师查收, 一些在校生迷上短信后不能自拔, 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最后我们对以上采访做了个总结: 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 本身并无利弊对错。进入校园后出现的负面影响, 如影响学习、互相炫耀等, 只是进一步暴露了学生公众意识淡薄, 如果单纯地禁止只能从表面上掩盖, 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关键在于学校, 最根本的还是要整体提升学校的德育水平,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文明的心态使用手机。作为家长,一味地满足学生盲目追求时尚的虚荣心理,纵容其配带使用手机, 会在学生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