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理发店对联
古往今来,理发店的对联虽难登大雅之堂,但也妙趣横生。
相传苏东坡在被贬海南澹州期间,曾经为当地一家剃头铺题写 了一副对联:虽说毛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这副对联运用了一语 双关的手法,顶上 既指人的头顶,又可以理解为理发的手艺非常出 众。苏轼的这副对联也是流传了几百年,现在还有人把它改成: 虽
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紧扣着理发业的特点,这 顶上 语带
双关,也带出了理发匠对自己手艺高超的自豪感,可谓丝丝入扣。还 有人改成:操天下头等大事,做人间顶上功夫。 此联对苏轼的对联
略作改动,将常用口语 头等大事 顶上功夫 嵌入联中,把一个普通 的行当提升到很高的位置,真是煞费苦心。 到来尽是弹冠客,此去
应无搔首人,弹冠 原指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到理发店理发,又日: 提起刀人人没法,拉下水个个低头。 抒发了理发员自豪之感。
有些与时代的政治特色密切相关。相会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为 理发店写过一语双关的妙联: 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及锋而试, 世间妙手等闲看。有些文经经的味道。后来翼石达开作了修改: 磨
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这一改,更 加富含挑战色彩,显出强烈的斗争性。
相传清代著名文人董邦达,初来京城之时,无处投靠,十分潦 倒,迫于生计,只得寄身破庙,卖文为生。当时一家理发店顾客稀少, 生意冷落。他为一家理发店写过一副对联: 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
应无搔首人。此联此联对仗工整,格律精严,悬挂于店堂熠熠生辉。 贴出后,顾客盈门,作者也名噪一时。一位十分爱才的朝廷权臣来此 理发修面,无意中看到,十分赞叹,在店主的引见下见到了落魄的董 邦达,在这位权臣的大力举荐之下董邦达入朝为官,自此平步青云。
辛亥革命时,某剃头铺挂出反清对联,气势不凡,上联是: 握
一双拳,打尽天下英雄,谁敢还手?(注:当时理发人员除理发外,还 要为理发客人舒筋捶背,故任何理发客人都不还手 )下联是:持三寸 铁削平大清世界,无不低头!(注:三寸铁,即剃头刀。大清,指清朝 政府):握一双拳,打尽天下英雄,谁敢还手 ?持三寸铁,削平大清 世界,无不低头!对联一语双关含义深。
抗日战争时,重庆市一位爱国的理发师满怀对日寇的怒火,挥
笔写下一副联贴于大门上: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 颅!联语铿锵有力,句句充满无敌勇气,既紧扣理发的主题,又非常 强烈地表达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对日寇侵略者的痛恨以及保家卫国的 决心。读之令人扼腕长叹,催人抗日救国。
随着时代的进步,理发店的对联不论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更新。
1949年新中国成立,理发店对联
妙趣横生的理发店对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