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矿十二五发展战略.doc淮北双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十二五”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一章公司发展状况
第一节公司概况及资源条件
一、 公司概况
淮北双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原为张庄煤矿,2002年实施政 策性破产,2004年9月完成破产重组,为淮北矿业(集团)有限 责任公司下属国有中型煤矿。矿井位于淮北市东8km,杜集区矿 山集镇境内。矿区地理位置:经度116° 52,06〃,纬度33° 5" 53〃。井田范围内均为平原,地形平坦,全区无基岩出露, 东部有闸河、龙河,西侧有岱河。煤炭外运铁路专用线经工业 广场西侧,直通符夹线的青龙山站,南接津浦线,北接陇海线。 淮北市东湖路经工业广场北侧向西至淮北市和周边各大城市相 通,向东与淮北市东外环路相接,经工业广场东侧向南与合徐 高速公路相连,向北与连霍高速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矿井1960年12月24日投产,工业储量11155. 8万吨,设计 年生产能力60万吨/年。1975年至1979年经改扩建,设计能力 增至120万吨/年,2010年核定的矿井年生产能力为66万吨/a。 2010年实际生产原煤60. 58万吨,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8200万 多元,职工人均收入达到5. 16万元。
二、 公司资源条件
1、煤炭资源
截至2011年3月末,矿井剩余资源/储量348万吨,扣除
各类煤柱和呆滞量,,可采储量 182. 6万吨,均位于二水平。
2、 天然焦资源
矿井内剩余天然焦资源量为1856. 3万吨,可供试开采的天 。天然焦可用于、化工原料、电子工业原 料、发电配煤和民用燃料等。
3、 高岭土
双龙公司高岭土储量较为丰富、赋存稳定。井田内高岭土矿基 本分布在矿井浅部。1996年至2003年,先后3次对II 2采区的II 528、II 5212和II 524矿段进行详勘和取样化验分析,共获得工业 储量136. 2万to
第二节企业“十一五”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企业十一五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公司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坚持“稳中求进、 进中求胜”的发展思路,加强技术创新和回采工艺革新,重点加强 对边角块段、薄煤层、较厚不稳定煤层等复杂地质条件下开采技术 的研究,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回收率,稳定了产量,延长了矿井服务 年限。积极利用资金、区位、政策等优势,先后参股皖北一号工程- 临涣水务和淮北市重点招商项目-安徽索谷电缆公司,初步形成以
“煤焦生产为主,多元发展”的新格局。五年来共生产原煤310多 万吨,累计投入10600多万元,更换了一大批老旧杂设备,改善安 全生产环境,连续7年实现安全生产,刷新了淮北矿区安全生产新 纪录。
坚持企业与人同步发展,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坚持改善民生, 关心职工生活,建立了大病医疗互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金秋助 学、企业年金等一系列制度,共建集资房708套,廉租房496套, 并继续执行水、电、气、暖补贴;投资改造了职工食堂、浴池、自 行车房、洗衣房和闭路电视,刷新了工业广场,职工的工作生活环 境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在原煤产量增产空间小,用工总量相对没 有减少的情况下,职工收入逐年提高,2010年在岗职工年人均收入 达51608元,是2005年22608元的2. 28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转产分流任务艰巨,由于矿井资源枯竭,产量逐年递减,造成 生产人员相对过剩,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企业竞争力不强。
第二章 公司发展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 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全国各省市、各大企业都在积极行 动,贯彻落实。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钢铁、化工、火 电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将产生严重制约,直接影响煤炭的 终端需求,煤炭消耗的增长势头将会放缓;随着全衡的局面十分脆弱,今年在局部区域、 部分时段将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随着西部大型煤电、水电、核 电和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加快建设,特别 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建成“三纵三横”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和
11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西部和内蒙的煤已从“空中”走,华东 区位优势将会进一步削弱。外部环境我们无法改变,唯有立足自身,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 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
二、内部坏境
经过50多年的开采,公司资源逐渐枯竭,截至2011年3 月末,矿井剩余资源/储量348万吨,扣除各类煤柱和呆滞量, 剩余区段工业储量283. 2万吨,可采储量仅182. 6万
双龙矿十二五发展战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