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样风险评估.doc取样风险评估报告
一、 目的
运用风险管理的工具,全面评估取样过程对产品的影响,通过质量风险管理 方法评估后确定取样过程中的风险及降低相应风险的措施,以确保取样过程的合 理性和规范性。
二、 范围
根据公司现有情况来看,取样过程是经过质量部授权的人员在制定的环境下 对公司的物料、产品进行取样。
因此,本次评估包括取样过程中所涉及相关因素有取样人员、取样器具、相 关规程、取样环境和样品。据此,范围主要是:
1、 取样人员的的资质、规范操作及培训。
2、 取样所使用的取样器具和样品容器的要求和处理。
3、 取样过程涉及到的相关管理规程及操作规程。
4、 取样过程中的环境控制。
5、 样品的处理。
三、 评估方法
进行风险评估所用的方法遵循因果关系图(鱼骨图)以及FMEA技术(失效模 式与影响分析),其中FMEA技术包括以下几点。
风险确认: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产量、工艺操作或数据完整性的风险。
风险判定:包括评估先前确认风险的后果,其基础建立在严重程度、可能性 及可探测性上。
判定标准:根据医药生产的特点和便于确切的评定等级,本次评估将严重程 度、发生的可能性和可探测性进行评定等级的划分。
严重程度的评定等级表(S)
严重程度(S)的评定等级表
等级
严重程度
1
取样操作基本符合要求,对产品质量影响不明显,可以忽略。
2
取样操作基本符合要求,可能导致成品的一般缺陷,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太 明显。
3
取样操作基本符合要求,可能使产品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导致患者由于成
品质量缺陷或药品不良反应以及副作用而感到不满意。
4
取样操作细节略偏离要求,可能影响药品质量问题而使患者处于一定危害 之中。
5
取样操作严重不符合要求,可能影响药品质量问题而使患者健康有较大损 害。
发生的可能性的评定等级表(P)
发生的可能性的评定等级表(P)
等级
发生的可能性
1
发生可能性极低
2
很少发生
3
偶尔发生
4
极易发生
5
肯定会发生
可探测性的评定等级表(D)
可探测性的评定等级表(D)
等级
发生的可能性
1
发现的可能性高,通过普通检查即可识别
2
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识别
3
需进一步的识别,可发现,如通过专项的检测
4
发现性低,需通过全面检查可发现
5
现阶段无法发现,需通过长期稳定性试验发现
RPN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可探测性三者乘积,用来衡量可能的 工艺缺陷,以便采取可能的预防措施.
RPN = Severity (严重程度)XPossibility (发生的可能性)XDetection(可 探测性)
风险优先数量等级判定
测量范围1-125
RPN:风险优先数量等级判定
严重性X 发生的可能性X 可探测性
<15
低
可采用原措施,不需制订新的措施
15-45
中
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风险
>45
高
制定措施消除或者降低风险至可接受水平
(鱼骨图)找出取样过程的影响因素
1、 取样人员的的资质、规范操作及培训。
2、 取样所使用的取样器具的要求和处理。
3、 取样过程涉及到的相关管理规程及操作规程。
4、 取样过程中的环境控制。
5、 样品的处理。
五•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
1、取样过程的FMEA分析评估
取样FMEA分析评估
序 号
风险 项目
潜在失效影响
严重 程度
(S)
潜在失效原因
发生 的可 能性
(P)
可探 测性
(D)
RPN
风险 级别
拟制定降低风险措施
相关文件
1
取样 人员
取样人员不符合相关 资质,不能意识到取 样过程出现的问题进 行判断和评估,导致 取样失败,对样品或 被取样物料、产品造 成污染,影响最终产 品质量。
5
1、 没有对取样人员的资质进行 规定或没有规定清楚
2、 取样人员不符合文件规定的 相关资质
2
2
20
中
1、 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程,对取样人 员的资质进行规定。
2、 严格按照规程中规定的资质选定 取样人员。
取样管理规程
取样人员没有经过取 样相关知识及技能的 培训和考核,对不能 掌握取样相关知识及 技能,不能按照取样 相关要求进行取样, 导致对样品或被取样 物料、产品照成污染, 影响最终产品质量
5
1、 取样人员没有经过取样相关 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2、 取样人员对取样相关知识及 技能学习掌握不到位
2
2
20
中
1、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程,对取样人 员的培训和考核进行规定。
1、 人员培训管理规程
取样风险评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