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学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上册生物科知识导学.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科知识导学
1、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①区分依据:是否有生命。关系如下:
生物(有)←生命→(无)非生物
②一般生物具有以下特征:
3、
(1)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范围,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要选取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应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统计。
⑵生物的分类
4、生物圈: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还有微生物等)、水圈的大部(水生生物)和岩石圈的表面(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5、收集和分析资料: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8、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9、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10、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和互利共生。
11、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适应、影响
生物
环境
(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影响
12、生态系统:在①一定地域内,②生物与③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①、②、③缺一不可)
13、生态系统的组成:
14、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生产者
动物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②分解者
植物
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者间接以植物为食
③消费者
细菌和真菌
将有机物
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给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
15、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注意事项:1)在食物链中,起点是生产者。写到最高营养级别的生物为止。
(2)食物链中,用“→”来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它的方向是由捕食者(被吃)→被捕食者(吃)
(3)食物链不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4)数食物链时,从左到右,从短到长,以防漏数。
1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但是这种自动调节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17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誉为“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誉为“地球之肾”,典型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18、机械部分——镜座:稳定显微镜;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遮光器:位于载物台的下方,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分别叫做大光圈和小光圈。它们均可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转动,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可以聚集光线,光线弱时用),都能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镜筒:上端是安装目镜的地方,下端是转换器。
转换器: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用于粗调。
细准焦螺旋:

中学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上册生物科知识导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企业资源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2-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