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战争中苏战争的阴影 1969 年3月2日、 15日、 17日, 中苏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三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这是中苏两国矛盾长期摩擦的结果。由于中方预先有准备,苏方损失不小,被毁坦克、装甲车达 17 辆。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苏军死 58 人,伤 94 人。显然,苏方“吃了亏”。珍宝岛冲突爆发后, 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 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他们力主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 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 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8月 20 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向他通报了苏? 联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意图, 并征求美方意见。苏联的意图非常明显: 在中美关系当时也很紧张的情况下, 如果苏联动手, 要让美国至少保持中立。第二天一早,基辛格到白宫时,发现尼克松早已急不可耐:“说吧,亨利,碰上了什么麻烦事? ”基辛格拿出十几张写满字的纸放到桌上说:“看看吧,苏联想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昨晚,多勃雷宁先生同我深谈了一夜。克里姆林宫的几个家伙决定用核导弹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的威胁, 现在他们来征求我们的意见。”在同他的高级官员紧急磋商后, 尼克松认为西方国家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 一个强大中国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苏联对中国的核打击, 必然会招致中国的全面报复。到那时,核污染会将直接威胁驻亚洲 25 万美军的安全。最可怕的是,一旦让苏联人打开核打击这个潘多拉盒子, 整个世界就会跪倒在北极熊面前。到时美国也会举起白旗的。经过磋商, 美国方面认为: 一是只要美国反对, 苏联就不敢轻易动用核武器; 二是应设法将苏联意图尽早通知中国,但做到这一点很难,美中 20 年来积怨甚深, 直接告诉中国, 他们非但不会相信, 反而会以为我们在玩弄什么花招。最后,美国决定: 让一家不太显眼的报纸把这个消息捅出去, 美国无秘密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也无法怪罪我们。8月 28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一则消息, 标题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文中说:“据可靠消息, 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 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 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 酒泉、西昌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 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则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勃列日涅夫气得发疯,中国对于这则消息也非常重视。毛泽东听取了周恩来的汇报后说:“不就是要打核大战嘛!原子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同时, 毛泽东果断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方针, 全国很快进入“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 许多企业转向军工生产, 国民经济开始转向临战状态, 大批工厂转向交通闭塞的山区, 实行“山、散、洞”配置, 北京等大城市开挖地下工事。当中苏两国已进入战争边缘状态时, 苏联领导人考虑到, 在袭击中国后肯定会遭到全面报复, 而苏联的全球主要战略对手是美国, 战略重点在欧洲, 于是突然采取了缓和措施。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利用 9 月上旬赴越南吊唁胡志明之机, 向同去吊唁的中国党政代表团提出要在回国途中途经北京同中国总理会谈的要求。经反复考虑,毛泽东同意了。 9月 11 日
中苏战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