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19600 年8 月开始至 1972 年2 月,陕西省博物馆、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乾陵文教局、乾县文管会等单独或联合对 17 座陪葬墓中的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懿德太子、燕国公李谨行、中书令薛元超等 6 座墓进行了发掘。后将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三墓墓道清理复原,对外开放参观,将另外 3 座提取文物后回填,其具体发掘情况如下: 永泰公主墓发掘工作由 1960 年8月8 日开始至 1962 年4月 14 日结束, 其墓位于乾陵东南 公里处, 东距西安 公里,西临韩家窑,东为东金村,背靠西金村,南临马家坡。地面封土堆为覆斗形,东西南北各长 56 米,高 14 米,目前留有土阙一对,阙以南 14 米有石狮一对,身高 米,东西相向,张口蹲踞,姿态雄健,牙齿,耳朵残损,石狮以南 米处有武士石雕 2 对,东西两相对,南北相距 米,双手握剑,直立,神态肃穆, 4 个冠饰稍异, 姿态相同,高 米, 面部须眉口鼻等部分被风化, 但轮廓完好, 武士雕像像南 米处里有华表一对,东西分置,柱身为八棱体,顶上昂莲宝珠,下面基座雕铺地莲花,柱径 4 米, 通高 米, 柱身每面均用线纹阴雕回折花纹, 原来路与地面的部分, 多被风雨略注。线条模糊不清,埋在地下部分保存较好。西边柱顶残缺补休。四周原有围墙,南北长 275 米,东西 220 米,整个墓区占地 61000 平方米。永泰公主墓的结构:可分为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四个部分。墓道部分可细为墓道口,过洞、天井、等部分,结构材料可分为土筑和砖砌两种。墓道: 为一南北向, 由南到北呈 18° 斜坡形, 墓道南北水平长 米, 南宽 米,北宽 米,墓道全用红褐色土夯筑,每层厚 6 厘米— 12 厘米。过洞: 紧接墓道口, 向北经过间隔的 4 个天井, 至第五天井南口下共有五个过洞, 每两个过洞之间开一个天井,各洞高 米,宽 米,第一个和第四个过洞的前后出入口用一层平面小砖、一层立砖相间切成, 砖的大小不一, 一般长 米、宽 米,厚 米, 有一层为生坯砖。天井: 位于两过洞之间, 共有 6个, 为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方形, 上大下小, 个天井大小略一,一般东西宽 米,南北长 米。第一至第四天井均直下通至墓地底,第五与第六天井下部为砖砌劵洞,内部填土夯筑。甬道: 可分二段, 第一段南接第五过洞, 北边继续一段墓道的斜坡, 至第六天井下的被贬斜坡尽处直至前室为平底,第二段在前后市之间。墓室:可分前后两室。前室: 平面呈方形, 四壁向外略有弧度, 南北两壁正劵有门洞, 室内东西宽 米, 南北长 米,高 米。后室: 位于最北部, 南壁偏东劵有门洞, 建筑结构形式与前室相同, 略呈方形, 各边异有弧度,东西宽 米,南北长 米,高 米,全墓南北水平距离为 米,最深处 6米, 前甬道、前后两墓室均用砖砌筑,用房砖铺地。墓道壁画面积达 1200 多平方米,此墓虽被盗过,但出土的文物仍很丰富,除石门、史馆、墓志铭外,其他文物共达 1300 多件,其中各类彩绘,三彩俑占 878 件。懿德太子墓发掘工作于 1971 年
乾县乾陵陪葬墓的发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