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路凤香最终
岩石学(Petrology)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岩石及其地质分布
一、岩石(Rock)及其成因分类
1. 岩石(rock):天然形成的、由矿物或类似矿物(mineraloids)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等)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岩石的基本特点:1) 岩石多由不同矿物组成,单矿物的岩石相对较少;2) 岩石可由玻璃质(如黑曜岩)、有机质(如沥青)、胶体物质等组成;3) 岩石一般指天然产出的固体物质,人工合成的矿物集合体称为工业岩石。
2、分类: 自然界的岩石可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①火成岩(igneous):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partial meltinf)形成的岩浆(magma)冷却固结的产物。包括在地面以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的产物。占地壳体积的66%。
熔体(melt):岩浆可由全部为液相的融融物质组成,称为熔体;也可含有挥发分及部分固体物质。
岩浆固结(solidified)作用:岩浆从高温炽热状态降温并伴有结晶作用的过程。
侵入岩: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凝固成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到地表形成。
②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地表岩石经风化等作用形成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约占地表面积的
70%、地壳体积的8%。以下两种作用综合产物的沉积 → 混积岩:
☆化学及生物风化 → 化学溶液及胶体的沉淀 → 化学沉积(岩);
☆剥蚀及机械破碎 → 碎屑物质(岩石碎屑、矿物碎屑或生物碎屑) → 碎屑岩;
③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s):已有岩石(火成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应力变化及化学流体等内动力作用下,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所形成的岩石。占地壳体积的20%。
◇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固体状态下,一般未经过熔融过程。
◇变质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介于地表的沉积作用及岩石的熔融作用之间。
3、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
互相过渡: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混合岩与火成岩;沉积岩与低级变质岩。火成岩经风化沉积或变质作用,可形成沉积岩或变质岩;
混合岩(magmatite):一种由浅色和暗色两种岩石组成的,暗色的是先存的变质岩而浅色的是经就地熔融产生的富硅、铝质火成岩,是两种不同作用形成的过度类型,通常将其列入变质岩。
互相转换:沉积岩经变质改造或进一步的重熔作用,可形成变质岩或火成岩;变质岩经风化沉积或重熔作用,可形成沉积岩或火成岩。
三大类岩石野外特征对比简表
野外特征
火 成 岩
沉 积 岩
变 质 岩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灾害防治等均与岩石学密切相关。
4)、岩石是地球演化的记录册
对有关岩石的形成时代、时空分布及其形成条件的研究,可以对解决地质历史演化中的许多重大问题。
①现代的沉积物与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物的丰度有很大的差别, 其原因何在?
②有些火成岩,如科马提岩,多数出现在太古代,块状斜长岩、更长环斑花岗岩多数出现在元古代,如何根据这些岩石的特征来认识地球的演化?
③大规模溢流玄武岩形成的机理?
三、岩石在地球上的分布
陆地,表层沉积岩体积分数约66%,其余火成岩、变质岩大约各占一半。大洋下面,沉积物和沉积岩形成薄层状覆盖在下部的火成岩和变质岩之上,后两种岩石形成大洋地壳的主体。
(参考地球概论部分内容)
1)地球的形成与分异作用
类地行星/巨型行星
2)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震波、3个一级圈层2个不连续界面。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岩石圈(lithosphere)、软流层(asthenosphere)
板块构造理论(参考地概)
四、地外星球上的岩石简介
(铁、石、石铁陨石)1976吉林世界最大石陨石1750kg;最大铁陨石1928纳米比亚73t
第二篇 火成岩 (Igneous rocks)
火成岩石学定义:火成岩石学是研究岩浆起源、活动、演化、结晶及其岩石的组成、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共生组合、成因机理与构造、矿产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
第二章、岩浆及岩浆作用
一、岩浆的概念
岩浆: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高温、粘稠熔融体,以硅酸盐成分为主,含有挥发分及少量固体。其喷出地表后形成的火成岩为喷出岩(extrusive rocks);侵入地壳中的称为侵入岩(intrusive rocks)。1)岩浆产生的部位、性状和成分;2)岩浆的基本特点:具一定的化学组成、高温、具有流动
岩石学路凤香最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