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9我教《致女儿的信》.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教《致女儿的信》
【特殊教学背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选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
的信》 ,与文化巨人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 、文坛泰斗雨果
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著名学者傅雷的家
书(节选)一起构成“感受精英思想”主题单元,编者意图
在于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品读,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使学生
对人生、 事业、 爱情、 艺术等问题有逐渐深入的领悟与思考。
毫无疑问, 《致女儿的信》“承担”了这系列思想风采中的
爱情教育的“使命”。
文章主题深刻。文章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远远超越“传宗接
代”的生理需要。 爱情是一种生命体验, “做一个幸福的人,
只能是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就是告诉我们只有积累
了“生活的智慧”,才能完整地真实地为爱下一个定义,这
无疑为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早恋”提供了感性材料。
文章写法独特。书信对“爱情是什么”没有作枯燥的理论上
的阐述,而是以一个童话故事为基本框架,通过上帝三次视
察人间诠释了爱的伟大:爱情的力量征服了无所不能的上
帝,人类主宰了自己的精神和幸福。作为书信体,文章有很
多细腻的抒情与描写。行文意味深长而又文采斐然。
教这篇文章有一定的思想“风险”。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
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各种传媒对爱情的
渲染,更催化了他们对爱情的好奇与瑕想,甚至有相当一部
分学生已经初涉“爱河”,苏霍姆林斯基对年轻人的“不设
防”和宽容稍有不逊便会演变成“鼓吹”与“教唆”。
教这篇文章有一定的定位难度。本文是篇思想、艺术价值都
很高的经典美文,爱情又是学生较为敏感的话题,就主题纠
缠过多,又很容易把它上成一堂以“爱情”为主题的班会
课,而忽视它的语言特质和艺术价值。
【创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致女儿的信》寓意深刻,文字却浅显易懂,可以一个课时
学完。依据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课堂理念,每堂课直
奔语言,把握几个要点就行。
本人选择了三点作为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忐忑、繁衍、化为乌有、无与伦比、 一抔黄土、怒不可遏”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体悟细节,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进行表达。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语言的哲思(对爱情的独特诠释) 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
为避免“主题至上”对语言特质的干扰,我确定了以“说听
读写”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加上课前的音乐欣赏,共分
为五个教学板块:
1、赏爱情名曲:
课前十分钟播放扬琴名曲《梁祝》 。
2、抒(说)爱情见解:
学生略讲梁祝爱情故事,引出课题,并就自己的理解谈谈什
么是爱情。
3、听爱情故事:
以“自身经历”(教师本人化身为苏霍姆林斯基)演绎《致
女儿的信》中的故事,并随着教师的“讲”、“演”显示教
学目标中要求积累的词语。
4、读爱情经典:
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归纳主题,领悟细节,并进
行细节写作训练。
5、写爱情体悟:
赏析哲理语句,升华文章主旨;写作训练,进行内化:以苏
霍姆林斯基女儿的身份给苏霍姆林斯基写一封回信。
三、教学机智的运用
1、“美文美讲”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生进入文本前,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课文故事。这种
机智的运用脱胎于韩军“新语文教育”课堂理念的“美读
吟诵”。韩军认为文字是有体温、有生命、有动感的,传达
文字生命动感的最好办法是诵读,这更切合“读图时代”的
学生心理:学生对声音和图像的敏感远甚于文字。“美讲”
就是“美读”的一种变式。8 0。字的文章对大部分学生来
说略显冗长, 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学生在听到美妙的故事后, 更有兴致研读文本。
2、“体态解词”提升积累效率:
本课设计在积累语言方面另辟蹊径,运用了“体态解词”的
教学机智,即教师讲故事时,根据语境配以体态语言突出并
同步用多媒体显示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积累的词语。这样做
能是使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词的含义与用法,从而提
高语言积累效率。
3、“故意由错”突生主题思想:
本文从多方面提示了爱情的真谛。更应对当今中学生要突出
的观念是:爱情要靠一辈子的忠诚来维系,而不是一时的冲
动!课文中上帝相隔五十年后第二次来到人间见证爱情就说
明了这点。我在讲故事时(学生未进入文本时) ,故意把五
十年错讲为十年。学生在进入文本时很快发现了这个错误,
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不是十年而是
五十年)?为什么爱情要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见证?这样,学
生对主题的理解便更为深刻。
【精彩教学片断】
一、片断一
师:老师的故事讲得好,还是作者的故事写得好?
生:老师讲得好,富于变化的语调使故事引人入胜

2019我教《致女儿的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