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序言
教学目标
1、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2、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支持与追求新思想、真理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与评价故事中的哲理。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北京潭柘寺弥勒佛之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矮身大肚、蹙鼻笑口的典型的弥勒佛的形象,他那大度能容,不计较人世间的是非憎爱,他那“宽却肚皮”、“豁开心地”、肚量大、心胸宽,遇到冤家也能与之和平相处,不仅成为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也是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表,成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代表。
那么,何谓“宽容”呢?房龙以其为名又指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介绍
房龙,荷裔美国人,善于用极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他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大多数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为多种文字。著名的有《人类的故事》、《宽容》、《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
三、一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故事复述
明确:(1)在一个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2—4)一个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而守旧老人和村民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5—9)后来,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10)作者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2,文中主要塑造了哪几类人物?明确:守旧老人,无知山民,先驱者。
四、再读课文,找到作者的情思,领其中哲理。
意象哲理
宁静的无知山谷——沉寂愚昧无知
永恒的山脉——长久封闭愚昧
知识的小溪——知识贫乏闭塞
需求浅薄的村民: 环境这是产生贫穷与
心满意足地享乐——怠惰落后的根源
为得不到果实而恐惧——胆怯
他们只需一点儿食物——自私
守旧老人
“对着神秘的古书苦思冥想”
“摇着头”
“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应该容许别人有行
“是它(法律)的执行者”旧世界的统治者动和判断的自由,
“叫喊着,‘他死有余辜!’”宽容的政策才能使
“并没有灰心”“预言说”旧思想的维护者真理得到发展
“不行”
“无力地抗争
十五、《宽容》序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