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地基验梢和局部处理
勘察工作有其局限性, 一般按建筑物的边线角点几十米布置一勘探孔, 若场地内有暗
藏的坑、沟、井等埋藏物, 局部填土,或天然土质软硬不均等情况不可能完全靠几个钻探孔 反映出来,因此,基槽开挖至设计标高后,验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勘察报告准确性的 检验,也是对地基全面直观的检测,是消除地基不安全因素的最后一道关口。
但在现实工作中,有很多监理人员不知如何验槽或验不出问题, 或者是验出问题之后不
知如何处理。笔者根据多年验槽实践,总结为以下四点经验:一问、二看、三复查、四处理。
一、“问”
(一)问验槽人员是否全部到场,参加验槽的人员一般为勘察、设计、施工、质量监督
站、监理、和建筑物使用单位 6方面的技术负责人员。
(二)问甲方拟建物位置是否与勘察时一致, 如果不一致,有可能导致槽底土质与勘察
报告不一致。笔者在某中学教学楼验槽时发现,槽底西侧 5米范围土质明显硬于其他部位,
而勘探时触探曲线与其他位置并没有明显区别, 后经问甲方,建筑物向西移动7米,该部位
原为道路,多年碾压土质变硬。
(三)问施工单位,是否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一般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 10cm,
预留保护层,垫层施工时再人工清除),有时勘察标高基准点与设计士 不一致,施工 单位将二者混淆,导致开挖后槽底不是预定土层,认为是勘察分层不准确。
(四)问施工单位,是否进行了槽底普遍钎探工作 (承压水头较高地区,未进行降水工
作时一般不作钎探,避免槽底涌水 ),查看钎探点平面布置图,钎探记录,钎探工具,分为 几班组进行钎探,是否按班组分片。
验槽之前,一般施工单位应进行槽底普遍钎探工作, 钎探点间距1〜2m,〜
,采用标准钎,其规格为探杆直径 25mm端部为60。大头锥,锤重10kg,落距50cm,
记录每下沉30cm (30cm为一步)的锤击数,操作时应让锤自由垂直下落。应对钎探点进行 编号标明位置,统计出每点的总击数,在平面图上标出总锤击数与平均数误差 30%以上或 单步击数偏差较大者。
有时钎探结果显示土质软硬不均, 有可能是钎探时人为造成的,钎探时几个班组同时进
行,人为操作有差异,钎探工具规格不同。笔者在某办公楼验槽时,发现钎探记录击数相差 较大,勾出大小击数范围后,北侧低,南侧高,采用标准钎复查,两部分击数差异不大,基 本与北侧相同,后查明,钎探时,北侧为标准钎,南侧为直钎。
一、 看
(一)观察槽壁土层是否一致, 槽壁为立面,易观察土层成层分布情况, 层面如果倾斜,
槽底土质可能分布不均,槽壁如有填土,槽底可能也有。
(二)观察槽底土层性质与勘察报告是否一致、土层颜色是否均匀、湿度是否一致,土
层沉积结构是否天然状态,有否夹含物,重点观察钎探显示软硬不均位置。槽底若有填土,
其颜色和结构一般和天然土不一样,往往含有砖块、石子、灰渣等,粉土与粘性土混杂,呈
团块状。若局部含水量较大,钎探显示土质软硬不均, 可能有跑漏水的地方,应切断水源。
(一)抽取钎探点进行复钎, 主要是确定钎探记录的真实可靠性, 如果钎探记录不真实,
则土层软硬差别的判断就失去了依据。
(二)进行坑探、槽探、或洛阳铲复查。若钎探点打到空洞和井内淤泥等软弱位置,钎
探杆会自重下落
监理怎样地基验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