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大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
2010年7月
《大邑县“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研究组成员
组长:颜安中共大邑县委常委、书记
副组长:陈历章中共大邑县委常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杨晓涛中共大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严学茹大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员:马国辉大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胡成明中共大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杨前大邑县公安局副局长
刘昕大邑县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史晓红大邑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雷彦大邑县人事局局长
尹晓明大邑县民政局局长
马青松大邑县统计局局长
陈一村大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舒亦农大邑县卫生局局长
曹德军大邑县农村发展局局长
周宇大邑县规划局局长
且志伟大邑县教育局局长
杨自力大邑县气象局局长
金禹良大邑县旅游局局长
刘勇大邑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任向琼大邑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黄俊东大邑县水务局局长
李建康大邑县经济局局长
《大邑县“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编写组成员
组长:蒋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副组长:韩桂莲大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
成员:唐代盛周葵罗小龙刘金华廖桂蓉郭志刚
李晓梅吕颖李敬凯李玉梅邓廖廓牟乃林
吴宗凯龚光旭曾志强姚代仲田静陈永封蔡军
《大邑县“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评审组成员
组长:何景熙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员:郭正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王学义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第一部分大邑县人口发展及变化态势 8
一、大邑县人口数量现状 8
(一)人口总量保持基本稳定 8
(二)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分布不均衡 9
(三)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人口再生产 13
(四)迁移人口已成为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 15
二、大邑县人口结构现状 16
(一)年龄结构 16
(二)性别结构 19
(三)城乡结构 20
三、大邑县人口发展态势预测 23
(一)预测模型简介 23
(二)预测前提假定 24
(三)人口数量预测 25
四、大邑人口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0
(一)人口高龄化趋势更加明显 30
(二)人口红利将逐步减少 32
(三)人口分布需继续优化 34
第二部分大邑县人口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36
一、人口承载力理论内涵与研究现状 36
(一)人口承载力的理论内涵 36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40
二、大邑县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与测度 47
(一)大邑县土地资源概况 47
(二)迈阿密模型计算大邑县单位土地生产潜力 47
(三)大邑县耕地面积预测 49
(四)大邑县土地承载能力预测 54
三、经济适度人口分析与测度 56
(一)关于经济人口承载力 56
(二)经济发展约束下的人口容量测算 60
四、最大人口承载力预测 62
(一)模型的基本框架 62
(二)最大人口承载能力的实证研究 63
五、最优人口承载力预测 70
(一)最优人口承载力模型的综述与评价 70
(二)大邑县最优人口承载力的预测 72
(三)模型的评价与扩展 85
六、大邑县人口承载力研究结论 86
(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结论 86
(二)经济适度人口研究结论 88
(三)最大人口承载力与最优人口承载力研究结论 88
第三部分大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91
一、“十一五”人口计生事业成就 91
(一)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91
(二)注重依法行政,体现深层次人文关怀 93
(三)注重机制建设,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94
二、人口和计生事业发展中的问题 96
(一)人口和计生工作新职能需进一步加强 96
(二)全员人口信息系统还需进一步建立完善 97
(三)计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的短缺 98
(四)流动人口管理还面临较多的问题 99
(五)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人口对接机制 100
三、“十二五”人口计生事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101
(一)“十二五”人口发展的新挑战 101
(二)基本思路 103
(三)重点工作 103
第四部分大邑县人才需求现状及人才队伍建设 108
一、大邑县人才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形势 108
(一)大邑县人才规模现状分析 108
(二)大邑县人才工作面临的挑战 113
(三)大邑县人才工作的新机遇 114
二、“十二五”人才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15
(一)人才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115
(二)主要目标 116
三、人才发展的重点项目 118
(一)主导产业人才建设 118
(二)“1231”区位人才建设 120
(三)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128
大邑县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