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
第一节 货币供应
一、货币供应量:
(一)货币供应量定义:
一定时点上社会货币的存量。
狭义的货币供应量是一国在某一时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总和,一般表现为金融机构的存款和流通中现金等银行体系负债。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
广义货币供应量指除金融机构和财政之外,企业、居民、机关团体等经济主体的金融资产。
(二)现代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情况
l. M 0 =准备货币
准备货币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业务库存现金。
2. M 1 =M 0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及邮政汇划成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
M 1 是狭义货币的范围,它是现实的购买力,因而是控制与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环节。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是M 1 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国家货币控制与调节的主要对象。但由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主要是由银行的放款和投资等资产业务形成的,因此,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控制,主要是控制放款和投资等资产业务。
3. M 2 =M 1 +准货币
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指定期存款和政府债券。准货币本身并非真正的货币,但只要经过一定的业务手续就可变为现实的货币。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
M 2 是广义货币的范围。它比M 1 更广泛。它的确立,对研究货币流通整体,以及预测未来货币流通的趋势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划分的情况
1. M 0 =现金流通量。
2. M 1 =M 0 + 活期存款。
3. M 2 =M 1 + 准货币。
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
存款。(但不包括在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如在证券机构的保证金存款等等)
M1体现企业活跃度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
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为标准。
..\央行数据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
二、货币供应的形成:
(一)基础货币的投放:
⒈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指通过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形成的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由于这部分货币是商业银行存款扩张的基础,因此称为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货币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或: =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准备金之和
(因为商业银行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存款两部分,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货币包括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库存现金)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
⒉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
再贴现和再贷款
中央银行证券投资组合
购买外汇或黄金储备
⒊减少基础货币的因素:财政存款
外国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中央银行发行证券
即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非货币性负债业务减少基础货币。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国外资产净额
已发行通货净额
对商业银行债权
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对政府债权
政府存款
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
外国存款
其他有价证券
发行债券
其它负债
自有资本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
(二)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
⒈商业银行原始存款:
所谓原始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系统外流入银行系统的存款,如: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或再贴现、财政部从中央银行贷款、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等。
⒉派生存款: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贷款、贴现或投资等资产活动创造的超过原始存款的存款。
⒊商业银行存款扩张的过程: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
几个相关的概念:
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保留的现金资产,称为存款准备金。它由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放同业的存款、托收未达几部分构成。
法定准备金:政府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最低数额的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实有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为超额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重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