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诊疗规范( 2010 年版)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和饮
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结直肠癌
( colorectal cancer,CRC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
势。其中,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尤为显著。大多数患者发现
时已属于中晚期。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
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
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一)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
现下列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
.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
.腹痛或腹部不适。
.腹部肿块。
.肠梗阻。
.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
(二)体格检查。
.一般状况评价、全身浅表淋巴结情况。
.腹部视诊和触诊,检查有无肠型、肠蠕动波、腹部 肿块。
.直肠指检:凡疑似结直肠癌者必须常规作肛门直肠
指诊。了解肿瘤大小、质地、占肠壁周径的范围、基底部活
动度、距肛缘的距离、肿瘤向肠外浸润状况、与周围脏器的
关系等。指检时必须仔细触摸,避免漏诊;触摸轻柔,切忌
挤压,观察是否指套血染。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
.尿常规:观察有无血尿,结合泌尿系影像学检查了 解肿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统。
.大便常规:检查应当注意有无红细胞、脓细胞。
.粪便隐血试验:针对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诊断有重要 价值。
(四)内窥镜检查。
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适用于病变位置较低的结直肠病 变。
所有疑似结直肠癌患者均推荐纤维结肠镜或电子结肠
镜检查,但以下情况除外:
. 一般状况不佳,难以耐受;
.急性腹膜炎、肠穿孔、腹腔内广泛粘连以及完全性肠
梗阻;
.肛周或严重肠道感染、放射性肠炎;
.妇女妊娠期和月经期。
内窥镜检查之前,必须做好准备,检查前进流质饮食,
服用泻剂,或行清洁洗肠,使肠腔内粪便排净。
内窥镜检查报告必须包括:进镜深度、肿物大小、距肛
缘位置、形态、局部浸润的范围,结肠镜检时对可疑病变必
须病理学活组织检查。
由于结肠肠管在检查时可能出现皱缩,因此内窥镜所见
肿物距离肛门距离可能存在误差,建议结合 CT 或钡剂灌肠
明确病灶部位。
(五)影像检查。
.结肠钡剂灌肠检查,特别是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是诊
断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但疑有肠梗阻的患者应当谨慎选
择。
. B 型超声:超声检查可了解患者有无复发转移,具
有方便快捷的优越性。
. CT 检查: CT 检查的作用在于明确病变侵犯肠壁的
深度,向壁外蔓延的范围和远处转移的部位。目前,结直肠
病变的 CT 检查推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分期;
2 )发现复发肿瘤;
3 )评价肿瘤对各种治疗的反应;
4 )阐明钡剂灌肠或内窥镜发现的肠壁内和外在性压
迫性病变的内部结构,明确其性质;
5 )对钡剂检查发现的腹内肿块作出评价,明确肿块
的来源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 MRI 检查: MRI 检查的适应证同 CT 检查。推荐以
下情况首选 MRI 检查: (1)直肠癌的术前分期; (2)结直肠癌
肝转移病灶的评价; (3) 怀疑腹膜以及肝被膜下病灶。
. 经直肠腔内超声: 推荐直肠腔内超声或内镜超声检查
为中低位直肠癌诊断及分期的常规检查。
. PET-CT: 不推荐常规使用, 但对于常规检查无法明确
的转移复发病灶可作为有效的辅助检查。
.排泄性尿路造影:不推荐术前常规检查,仅适用于
肿瘤较大可能侵及尿路的患者。
(六)血清肿瘤标志物。
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治疗前、评价疗效、随访时必须
检测 CEA 、 CA19-9 ;建议检测 CA242 、 CA72-4 ;有肝转移
患者建议检测 AFP ;有卵巢转移患者建议检测 CA125 。
(七)病理组织学检查。
病理活检明确占位性质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依据。活检诊
断为浸润性癌的病例进行规范性结直肠癌治疗。如因活检取
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诊断为高级别上皮
内瘤变的病例,建议临床医师综合其他临床情况,确定治疗
方案。 确定为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时, 检测肿瘤组织 K-ras
基因状态。
(八)开腹探查。
如下情况,建议行开腹探查:
.经过各种诊断手段尚不能明确诊断且高度怀疑结直
肠肿瘤。
.出现肠梗阻,进行保守治疗无效。
.可疑出现肠穿孔。
.保守治疗无效的消化道大出血。
(九)结直肠癌的诊断步骤。
结直肠癌诊断步骤参见附图 -1 。
(十)结直肠癌的鉴别诊断。
. 结肠癌应当主要与以下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淮安第四人民医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