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的治理困境.doc广场舞的治理困境
摘要:广场舞作为风靡于中国大街小巷的普遍存在,越发引起人们 的关注。关注的焦点在于它虽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但也带来抢占空间、 噪声扰民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探索走出治理 困境的岀路,需在自发、自治、管理之间运用围棋思维进行治理。
关键词:广场舞;自发;治理;围棋思维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5) 33-0050-02
北京正式获得了 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可在 老百姓中最为流行并受到追捧的,莫过于广场舞。它不受场地、舞种的限 制,多为群众自发组织,以娱乐性、集体舞等特征受到中老年群体的喜爱。 广场舞风靡大江南北,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满足了一些群体的精 神生活需要,却也引发了公共场地之争、噪声扰民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 小事,若处理不好,将酿成公共事件:放藏羹、泼粪……时有出现。近年 来全国各地的媒体曾报道过一些因广场舞噪声引起的矛盾。广场舞作为一 种普遍存在,深入城乡大街小巷,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如何应对由此 带来的问题,如何解决好它,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广场舞的出现,多为群众自发组织,不受外力影响。最早可能是三五 人的小群体,伴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之后则是纷纷效仿,稍有空暇就 约定相聚,渐形规模。一种行为方式能演化成惯例,是因为人们相信其他
人会遵守。一旦大部分人遵守,惯例就有了自我加强的力量。自发的群体 也就产生出了简单的群体规则,并在群体内被成员接受。表面看来,广场 舞的功能只是简单的锻炼身体,实际上它还承载了诸多社交功能:相亲、 狗友、养生、广告,偶或出现诈骗违法。发展至今,已成燎原之势。相关 统计表明,目前全国广场舞爱好者过亿人,主体人群是40到65岁的中老 年妇女。
自发的组织带有浓厚的传统思维。费孝通先生曾把西方社会比作界限 清楚、单位分明的一个个稻田里的柴捆,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 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社会上 的人也就生活在这种团体格局的社会关系之中。与此对照,中国整个社会 结构的格局是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 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岀去,愈推愈远,也愈推 愈薄。通过这个比喻,费先生勾勒岀中国传统社会的轮廓:中国乡土社会 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是一个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这个网络首 先执行的是私人道德。
私德在中国社会实在是一个较为严重的弊病。马路上偌大的井盖也会 莫名地丢失进而造成人身伤亡;住宅楼道里可以随意摆放暂时不用的旧家 具旧电器,哪管挡住了别人的去路或万一发生火灾性命攸关;社区的公共 休闲场所乃至公园都可以圈占起来大跳广场舞……因为这些公共的物品 都可以成为某个人所有。因为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可以占一点便 宜的意思。但多个群体都使用公共空间,矛盾在所难免。尽管广场舞群体 自下而上形成了群体内认可的规则,可伴随着这个队伍的不断壮大,与群
体外的居民矛盾冲突渐多,各地的居民委员会纷纷介入。
从这个过程可见,广场舞从自发转向了自治。自治意味着自我管理,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由于历史的原因,政府扶持的居民委员会承担了社区居民自
广场舞的治理困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