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解读
背景
2001,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
我国第一个心衰指南,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心衰的机制、诊治有许多新进展
原建议已不适应目前临床医师需要
2007 指南的编写是十分必要的
背景
近年颁发许多新指南
2005,ESC 心衰诊断治疗指南
2005,ACC/AHA 心衰诊治指南
2006,加拿大心衰学会(SSC)心衰诊治指南
2006,美国心衰学会(HFSA)心衰诊治指南
2007,ESC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治指南
Jessup, Brozena. New Engl J Med 2003;348:2007–18
心肌梗死后重构: 神经内分泌机制激活
初发梗死
梗死段扩大
(数小时至数天)
心脏重构
(数天至数月)
SV 100ml
EF 60%
SV 100ml
EF 40%
SV 100ml
EF 25%
6
整理课件ppt
心脏功能不全的神经内分泌模式
心力衰竭
McMurray J, Pfeffer MA. Circulation. 2002;105:2099-106.
神经内分泌活化
– RAAS, 交感神经
细胞因子表达增加
免疫和炎症反应
纤溶活性改变
氧化应激反应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变化
能量供应缺乏
生物电、血管、肾脏、
肺、骨骼肌以及其它作用
心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损伤
心室重构
7
整理课件ppt
前言
心力衰竭的基本机制,心肌重构
胚胎基因表达,心肌收缩↓,寿命缩短
细胞凋亡,心衰从代偿向失代偿的转折
心肌细胞外基质过度纤维化或降解增加
心肌肌重、心室容量↑,心室形态改变
慢性心衰的治疗关键,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
阶段
心力衰竭的四个阶段
A:前心衰阶段(pre heart failure):高危人群
B:前临床阶段(pre clinical HF):器质心脏病
C:临床阶段(NYHAⅡ、Ⅲ、Ⅳ):心衰的症状
D:难治性心衰,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终末期心衰
评估
心衰评估(临床、治疗方面)
原发心脏病
心功能状况(NYHA)
液体潴留(短期体重↑)
其它指标(BNP)
运动耐量、死亡率、住院率
中国慢性心衰治疗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